第08版:商都论坛 上一版3
筑起促进数实融合的“四梁八柱”
加快服务消费发展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促进教育发展
做好研究性教学的着力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做好研究性教学的着力点

李俊莉

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研究性教学被称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可激活大学生创新潜能。研究性教学是在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围绕需要解决问题展开的自主和创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过程,是大学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教育改革,从传统的教与学转向了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导的学习模式。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大学教学是引导和启发学生研究学问的教学。有学者认为研究性教学的特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超越性、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教学过程的探索性、教学时空的广延性、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师生关系的共进性。研究性教学在实践模式上呈现出四种形态:田野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实验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提倡平等对话、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和批判性思考,能培育具有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研究性教学在促进人才培养、推动教师发展以及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表现出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要促进高校内部科技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科研与教学互动和科研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2024年5月,公安部教育部发文《关于加快推进公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公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教学改革,其中研究性教学须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之一。

目前,研究性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虽然已获得广泛认同。但有人认为这一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科研与教学的平衡或牺牲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模式。还有人认为目前缺少一种机制促使其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此外,现有的学制也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时间的自主性形成了障碍。还有,在教学活动中,因过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弱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应具备对教学问题提出疑问、积极探究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教学相长。而教师不仅需要拥有融合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或契合课堂内容的相关资源,还需要有积极投入研究型教学的热情和精力。这些都让教师教、学生学和创新实践三者融合遇到了一些问题,研究性教学育人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学管理中的机制问题。如不完善的选课制、导师制、弹性学制等,会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还有,支撑学生参加科研、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的软硬件资源较为缺乏。此外,还缺少顶层的教学改革激励政策,缺少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等。再加上社会资源的配置流向了高科研产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个别学校还“重研究轻教学”,这些都弱化了研究性教学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力:

1.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研究和教学共生发展是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学校应基于明确的行业需求和育人目标,加强教师队伍科研水平、课堂教学技巧和教育理念提升的培训,提高教师研究性教学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知识结构、研究经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课堂驾驭能力是具备研究性教学的核心素质,关系到研究性教学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教师的科研研究与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着潜在好处,它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并有益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当教师研究越贴近行业和学科专业方向,研究成果越能和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契合,这也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成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学生积极探究的意愿还能够促使教师的研究成果趋于完善,促使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

2.构建“双主体”教学评价体系。学校需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设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型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等研究性教学的师生“双主体”教学评价体系。一方面,建立“学生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参与者与建构者”这一“学评教”制度;另一方面构建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发展为支撑,关注教学内容、学习能力提升的“学评教”考核指标,切实让“双主体”教学评价体系促进研究性教学。

3.激活校内外资源。教育部在解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时,强调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加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通过校、企合作,探索多样化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模式。以研究性教学支撑实训、实验、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发挥专业特长,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成长成才。

4.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在丰富的案例、成熟的项目、共享的平台资源保障基础上开展的实训等研究性教学改革,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轻松的感知、记忆、思考、理解各类知识,还能提升对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养成多视角、多层次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维模式,提升知识探索的能力,实现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

5.改革影响研究性教学的管理机制。在制度供给上,学校需要不断完善选课制、导师制、弹性学制、科学评价制等制度,为研究性教学营造浓厚的创新环境,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注重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深化专业、课程、教材和教法等关键要素综合改革,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必将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性教学这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本文为《研究性教学与公安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项目成果之一,编号为JY2022005)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