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二次会议
郑州经开区:向“新”而生 “智”引未来
市委召开第三季度 意识形态联席会议
郑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 第十二次会议任免名单
市直机关“先锋讲坛” 专家细说舆论引导
基层单位职称申报评审 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
奇妙科普活动 陪你欢度假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先进制造业聚链成群 新质生产力数智赋能
郑州经开区:向“新”而生 “智”引未来

(上接一版)——汽车产业聚链成群。一个产业链群有没有竞争力,关键是看头部企业强不强。

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在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上,平均不到一分钟就有一台整车下线。“上汽落地郑州经开区7年来,保持了年年的正增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丁波接受媒体采访时由衷感慨,在良好的产业环境和营商环境,以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共同推动下,上汽乘用车郑州分公司去年产量增幅达50%,产值增幅71%。有意思的是,产值的增幅大于产量的增幅,说明上汽在河南布局的车型正在不断地向新能源化、电动化、智能化这样的高端车型发展。

他还透露:“预计今年郑州上汽的产销量将突破50万,产值将突破400亿元。今后还将在河南布局更多的新能源智能化车型和出口车型。”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目前,郑州经开区共拥有上汽、宇通、东风日产、海马4家整车厂,7家专用车厂,以及近300家配套零部件企业。2023年,郑州经开区汽车产业产值完成1100亿元,生产整车56.5万辆,创历史新高,占全省的70%;整车出口16.9万辆,较去年增长近1倍,占全省的80%。同时,建成投用中原首个国际赛车场,引进飘移亚洲杯、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等国际国内重大汽车赛事,形成了集汽车交易、改装、运动、娱乐为一体的汽车后市场产业生态。

今年5月,智行盒子(河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郑州经开区,并将总部从北京迁至郑州。智行盒子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署光称自己为“新河南人”。“我们有信心与合作伙伴精诚合作,共同深耕细分赛道,打通智能网联和大数据的产业链条,打造未来出行服务新生态和平台经济新业态,力争5年内产销整车50万~80万台,助力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张署光说。

竞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目前,郑州经开区正在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聚焦“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发展趋势,布局新能源整车、储能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形成了新能源整车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助力郑州打造全国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产业聚集。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推进传统装备制造数字化、智能化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郑州经开区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抢抓战略机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明确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持续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始建于1958年的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的智慧化提升,目前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

此外,在郑州经开区的制造业产业链中,中铁装备走在盾构行业世界前列,海尔热水器互联工厂成为全球热水器行业第一座“灯塔工厂”;四方达、钻石精密、联合精密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超硬材料领域“隐形冠军”。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河南省通过重点项目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一体化和产业发展集群化,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记者注意到,全省十三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主会场活动有两次设在郑州经开区,这标志着越来越多含金量大、含新量高的大企业、大项目将落户于此,产业链群将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将持续增强。

“通过压茬推进、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多了起来,带动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郑州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广明说,“只有以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运行的所有轮子一起转、加速转,才能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增添发展新优势。”

2023年,郑州经开区装备制造业产值完成667.7亿元,同比增长15.7%。现代物流业持续向好。集聚4A级以上物流企业31家,2023年现代物流业营业收入突破2500亿元,同比增长7.9%。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623亿元,同比增长12.2%;食品烟草业实现产值433.8亿元,同比增长5.1%。

——生物制药建圈强链。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地处郑州经开区的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制造、整合及服务,产品涵盖免疫、微生物、生化、分子、凝血等检测领域,能够为医学实验室提供全面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整体服务,产品在全国三级医院覆盖率超过60%,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除安图生物外,国药、华润、九州通、金域检测、中源协和干细胞等现有龙头企业,围绕生物疫苗、诊断试剂、基因测序等重点领域,分别聚焦体外诊断板块、高端医疗器械板块、医用新材料板块、前沿性医学板块等。

依托于龙头企业的带动,郑州经开区正积极推进产业链条延伸和产品拓展,打造中部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总部集群项目。

创新驱动 链主引领

产业发展动力活力持续释放

源源不断的发展之力从何而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从2008年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铁1号”下线,打破海外品牌在盾构机领域的垄断地位,到2012年“中铁50号”出口马来西亚,为中国盾构设备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再到如今的“中铁1238号”,中国盾构机的强劲实力得到充分彰显。

在“装备世界”,中铁装备的研发团队如“开挂”一般,让“郑州牌”盾构机成为国货出海“新名片”。这背后是中铁装备在技术攻关、工序协同等方面的不断探索和突破。

中铁装备技术中心副主任贺飞告诉记者,通过精准创新不断创造新需求、开发新市场,中铁装备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硬岩掘进机“高加索号”、世界最大断面组合式矩形顶管机、世界首台全断面硬岩竖井掘进机等填补国内行业空白的创新产品,巩固了企业在世界掘进机领域的领先地位。

坚持创新驱动,以智能化“换道”、以成套化“领跑”的郑煤机,不仅点燃了煤炭机械化开采的星星之火,也推动了中国综采装备国产化、智能化、国际化进程,更见证和推动了整个中国煤炭综采装备发展史。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郑煤机集团智慧园区看到,焊花飞溅,机械臂挥舞翻转,抓取、切割、焊接、拼装等工序如行云流水……“相比传统生产模式,智慧园区效率提高2倍以上,空间利用率提升50%,物料补充速度提升10倍以上,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郑煤机智慧工厂液压支架的交付期已经由28天缩短为9天,生产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生产成本却降低了六成多。”郑煤机集团智慧园区厂长朱红波告诉记者。

一直高度重视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用创新技术引领产业变革的宇通汽车,在全球刮起“绿色风暴”,已成为国际主流客车供应商。

“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创新。宇通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在营业收入的5%以上,拥有规模达4000人的包含国内一流技术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专业人才的‘高精尖’研发团队。”宇通集团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李高鹏说。

研发赋能,把“体外诊断”做到极致。作为生物医药行业“优等生”,安图生物是如何在不断发展中延续优势的?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瑞峰一句话道出秘诀:“拥有研发人员1800名,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均超过12%。可以说创新是我们的立命之本。”

围绕“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创新、工艺创新、基础研究创新”4个板块,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经开区新材料领军企业代表,旗下天璇功能性金刚石超级工厂是国内最大的CVD金刚石生产基地。这个超级工厂的投产将进一步带动MPCVD设备制造及功能性金刚石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助力郑州打造超硬材料产业新高地。

…………

产业升级,擦亮中国制造“金字招牌”;科技创新,提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郑州经开区这片土地上,从不缺少创新基因的铺陈与加持。

作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功能区以及郑州市“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科创发展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经开区加快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全链条梯次培育体系,集聚科技型企业1009家、高新技术企业36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建成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65家、智能车间(工厂)43家,规上工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71.8%、全社会研发强度达到5.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达80%以上。

在企业培育和引进人才的道路上,郑州经开区一步一个脚印,加快打造一个个高能级科创平台,深度赋能产业发展。郑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李小虎表示,面向未来,将始终保持海纳百川、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胸怀和诚意,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机制,以真心、用心、贴心、暖心,不断增强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努力以“最好口碑、最优服务”打造人才成长发展、安居乐业的沃土家园,实现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

开放引领 辐射全球

“枢纽经济”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13年秋,中国面向全球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经开区考察时,提出了“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的重要指示,为郑州经开区全方位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标定了前进航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呼唤大开放,大发展需要大开放。郑州经开区充分发挥“枢纽+物流+开放”的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完善开放体系,放大开放效应。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东部唯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在郑州经开区加快建设,班列开行累计突破1万班,已构建起“27个境外直达站点、9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

“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全国唯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规模化在这里运营,连续7年举办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全球汇总部基地港加快建设。2023年,郑州经开区跨境电商全口径贸易额520亿元。

“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通达。开通郑州—青岛港、连云港、舟山港等铁海联运班列,形成“1+7”铁海联运班列网络,到发集装箱突破4万标箱,同比增长75%。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累计上报30余条创新案例,增列“9710”“9810”监管方式;“关检合一”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关铁融合”大监管区列入国家亮点工程。

开放发展已成为郑州经开区的鲜明标识和亮丽主色。作为河南省“五区联动”“四路协同”的主要载体,多重国家重大战略和改革创新政策以及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保区、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郑州)、口岸等开放要素形成叠加优势,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开放的新思想,带来了数字经济的新风口。郑州经开区以全球汇总部基地港建设为载体,接连建成运营中国(郑州)直播产业基地、河南信息消费产业园、郑州新消费产业园,打造电商消费、信息消费、直播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推动平台经济、网红经济集聚发展,变“流量”为“留量”,形成了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燃点,全面助力郑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绿色集约 智造先行

“碳”寻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用最小的损耗,创造出最大的经济价值,是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

技术赋能降耗增效。在郑煤机综机设备有限公司,矗立于展厅的液压机,昭示着这家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行业地位。“表面增材”是郑煤机综机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将旧的液压机回收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让旧的液压机“焕然一新”。“性能上可以达到‘修旧如新’,成本上可以为客户节省至少一半的费用。”郑煤机综机公司设备保障部顾占杰解释道。

智能制造节能减排。河南省超亚医药器械有限公司,是郑州经开区的全省绿色工厂之一。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了生态设计理念,还在优化工艺和技术改进等方面,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我们采取全链条节能环保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绿色工厂建设。带动企业向低碳、清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绿色产业链,推动公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智造向“绿”而行。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水线上,机器臂在挥舞,各类零部件随着滚动轴平稳有序向前。在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一期项目中,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如同“机器人的世界”。从一个毛坯上线经过十几道工序,到1分钟内成品下线,几乎不需人工干预。在这个“黑灯工厂”的智能化车间里,全由机器人“当家作主”。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是郑州经开区向“绿”而行、点“绿”成金的缩影。

作为郑州市唯一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单位,郑州经开区在致力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在绿色生产和节能减排上狠下功夫,以生态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创新为保障,将环境绩效指标与经济社会指标并列,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河南省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河南省绿色园区”,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又绘蓝图击征鼓,再乘东风启新程。

新时代有新使命,一个更有信心、更有后劲、更有力量的郑州经开区,正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发起冲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