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学生活 元气满满
鼓动童心 神采飞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课程多样 老师引领 家长陪伴
小学生活 元气满满
带孩子们熟悉校园
老师和孩子开心互动
家长陪餐
习惯养成课程
课堂小游戏,鼓励学生大声朗读

本报记者 周 娟

开学第一个月,是为整个学期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期。尤其是升入新学校的孩子们,面对新环境,适应得怎么样?家长又该如何有效陪伴孩子?针对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的相关话题,我们特别邀请部分一线老师介绍学校的做法,并为家长支招。

多样活动助成长

“叮铃铃……”课前三分钟,预备铃响了,孩子们返回教室,做好课前准备,静待上课。

在郑东新区康平小学,孩子们课前有序进班,全程安静迅速。

“小学生活挺丰富多彩的,我适应得也不错。” 一年级学生萌萌告诉记者。原来,开学第一周,学校就开展了新生入学适应性课程,带孩子们熟悉校园,同时,通过各种口令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坐姿、队列站立等,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

“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都可能让孩子们无法适应。特别是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表现较弱的孩子。”康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班主任王世蕾介绍,为了让孩子们更快适应小学生活,暑假期间,老师们就提前做好调研,安排好入学习惯课程,开学初,还专门进行了新教师培训。因此,大部分孩子在一到两周的习惯课程之后,基本上就适应了小学生活。“对于自理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也会通过鼓励、示范和同学帮助等方式,使孩子提高自理能力和合作意识,既让孩子们之间建立了友谊,又顺利消除了这些成长的烦恼。”此外,针对一些适应能力稍差的孩子,老师们还会开展“小萌新一日谈”,课余和他们交谈聊天,课堂上关注他们,给予他们适时的激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为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各学科老师也开展了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如数学学科的认识多彩校园,在引领孩子们认识校园的同时,又学习了数学准备单元的知识,带孩子们认识了各种不同的图形;体育学科也设置了不少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团队活动中互帮互助、熟悉彼此。

此外,学校不断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迎新活动邀请家长代表参加,见证孩子的成长;组织家长进课堂,以“职业梦想家”为主题,向孩子们介绍各自的职业。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让孩子充满荣誉感并更加懂得感恩。学校“慧爱讲堂”也会定期为家长支招。家校紧密配合,共同助力孩子成长。老师和家长的陪餐,让孩子们更加亲近校园、热爱校园生活。

科学度过适应期

“小学和幼儿园环境不同,部分一年级新生会出现坐不住、爱走神儿等不适应的情况。”金水区黄河路第三小学德育副主任赵果表示,与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不同,一年级新生将慢慢开始知识学习,“既然要学知识,就会有一定的标准,这些都需要逐渐适应。”

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小学生活,抓住进入小学的关键时期,黄河路第三小学在开学前组织全体一年级教师开展专题会议,老师们就一日常规、入学课程、奖励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开学前,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老师们还化身“设计师”和“美容师”,把教室装扮得整洁又美观。从桌椅的摆放到板报的布置,每一处都彰显着老师们对新同学的爱意与创意。

“开学一周后,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赵果介绍,例如,趣味游戏锻炼学生专注力;爱心互动培养学生自信心;课间十分钟学会文明休息;午餐期间自觉做好餐前准备,安静用餐,按指定路线归还餐具,整理卫生,埋头休息,为下午的课程和学习生活做好充分准备等。

个别新生如果还不太适应校园生活,学校会通过家校互信携手,积极开展双向对话沟通,达成坦诚沟通的共识,帮助这些学生加快适应小学生活。比如,开设益智文娱活动“以书会友”等,为孩子搭建人际关系平台;学科联动,开展校园之旅,让孩子们对小学学习生活怀有憧憬;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如同妈妈一样亲切。

做陪伴型的家长

“课堂上的种种不适应,提不起学习兴趣……这些情况在每学期开学都会有个别学生出现。尤其是开学前几周,个别学生情绪波动会比较大,这很正常,毕竟孩子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难免会出现不适应。” 郑州航空港区太湖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语文老师刘丹丹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情况,学校每学期开学前都会进行专题化教研,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制定针对性方案。

“基本上,开学前两周,各班都会开展系列习惯养成和适应性课程。”刘丹丹说,此外,学校还开展主题家校讲座,和家长分享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和育儿技巧。“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学期规划。”刘丹丹表示,让孩子实现“频道转换”切不可急于求成,“每个孩子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不同,班主任会通过各种方法努力建立和营造良好的班级关系,任课老师会全力做好课程的衔接,家长则需要倾听孩子的感受,循序渐进调整孩子的生活习惯,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做一个陪伴型的家长。”赵果也建议家长,放学的时候,多和孩子聊聊天,正面引导,积极鼓励,让孩子对学校、对老师有兴趣;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孩子自理能力与时间观念,可以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孩子,使孩子原本不太稳定的情绪更加糟糕。所以,家长要先稳定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非常重要的支持,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刘丹丹说。

“老师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站在家长的视角,也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多换位思考,这样,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会更加游刃有余。”家长面对孩子也是一样,王世蕾建议,“想让孩子哪方面得到提升,想让孩子哪方面得到进步,想让孩子在哪方面做得更优秀,一定要找到具体的点,使劲儿夸,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准没错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