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力做好供热准备 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本报供暖热线即日起开通
盼了又盼, 星月路、望月路咋还没修好
为自动驾驶 “把脉”护航
“AI奶爸”让机器听懂话
女子代购手机被骗5.6万元 幸亏警方追回全部资金
和微生物“亲密接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和微生物“亲密接触”
本报记者(左)在秦广雍教授的指导下给育苗的棉花喷水。 本报记者 徐宗福 摄

(上接一版)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严谨与专业,我听得津津有味。然而,当真正轮到我上手操作时,我才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

“首先,我们要学习如何培养菌液。”秦教授边说边示范,他娴熟的操作手法让我赞叹不已。我小心翼翼地量取着培养基,在他的指导下,我成功地将培养基倒入无菌瓶中,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等待菌液的生长。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我并没有闲着。我们聊起了秦教授的科研产品——云台冰菊。云台冰菊是秦教授团队研发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种通过复合生态种植技术培育出的怀菊花精品,目前每年产值能达到5000万元,而且绿原酸含量高,口感清香,深受消费者喜爱。更重要的是,云台冰菊在种植过程中实现了0农残,真正做到绿色、健康、安全。

“云台冰菊的成功,是我们团队多年科研积累和技术创新的结晶,我们可是研发了15年啊。”秦教授感慨地说,“我们不仅要让菊花长得好,还要喝得健康、安全。”秦教授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食品安全的深切关注。在他看来,农产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因此,他们在研发过程中始终坚守绿色、健康的理念,确保云台冰菊在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正当我为自己的“初战告捷”感到欣喜时,意外发生了。在用移液枪对菌液进行转移时,我不小心碰倒了一个装着菌液的瓶子,只听“哐当”一声,瓶子应声而碎,菌液四溅。秦教授见状,迅速而冷静地处理现场,并安慰我,科学实验中难免会遇到意外,关键是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错。

虽然这次意外让我有些沮丧,但秦教授的态度却让我深受鼓舞。在他的指导下,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实验中。“看,这就是我们正在培育的种苗。”秦教授指着温室里的一排排绿色植物,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我走近细看,他们的根系在培养液里,种苗虽然还很小,但每一片叶子都充满了生机。我惊叹于生命的奇迹,更敬佩于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

随着夕阳西下,一天的体验也接近尾声。回顾这一天,我经历了从紧张到兴奋,从迷茫到清晰的心路历程。我深刻体会到了生物技术员的不易,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耐心、细心和恒心。记者也是如此,在工作中,耐心可以让记者等待新闻发展的关键节点,细心能够确保报道的准确性,恒心则支撑记者面对挑战。

“今天,你不仅是一名记者,更是一名科学家。”秦教授在结束时的寄语,让我倍感荣幸。这一天,我不仅记录了生物技术的点滴,更体验了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笔下有科学之光,笔下有生命之奇,笔下有未来之梦。”这是我此次体验后的深刻感悟。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里,我愿与所有同行共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我们的笔和镜头,记录下这个时代的科技之光,为历史留下我们独特的印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