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习近平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 候任行政长官岑浩辉
第二届“郑州企业家日”
暨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研究外事、大气污染防治、巡察等工作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024年第四期全市领导 干部“问学前沿”讲堂举行
突围,干出一番百舸争流新局面
市政协党组 (扩大)会议召开
让破损古籍 重获“新生”
当网络主播 没那么简单
咋样快速“增粉” 真有“读心大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破损古籍 重获“新生”

本报记者 杨泽雅 秦华

每天与“伤痕累累”的古籍打交道,古籍修复师让“生命垂危”的古书重获“新生”。在不少人看来,这项工作极富社会价值,但又难免有些乏味。是什么让修复师能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最初的热忱,严谨认真对待每一页古籍?近日,记者来到河南省图书馆,体验古籍修复师工作,也从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河南传习所古籍修复师陈迎身上得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热爱、专注、持之以恒,是对她的注解,同时也是对我们记者职业生涯的勉励。

古籍修复工作缜密而烦琐。陈迎介绍,古籍修复首先要建档、拍照、制定修复方案,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修复工作。目前修复的古籍大多来自明清时期,它们中有的边缘破损了,有的虫洞布满书页,有的酸化严重一碰就碎,古籍修复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去修复,“整旧如旧”呈现出书籍原有的模样。

一番细致体验,我们发现古籍修复做的是“绣花”功夫。古籍修复对纸张有着堪称严苛的要求:替换的补纸颜色要与初始纸张近似且略浅,补纸纹路要与原纸张一致,补纸的厚度一般要略薄于原书页。每一页修复完整后,还需要把书页复原装订,集结成册。由于古籍修复的要求颇高,一天时间也只能修复寥寥几页。

(下转四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