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王译博 董茜 通讯员 宋骁 编者按 第四季度是收官季,更是冲刺季。在日前召开的全市重大项目观摩暨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我市对决战四季度相关经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锚定目标对标对表,实干苦干全力以赴,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年红”。 本报今起推出【“区”径通“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聚焦全市各区的科创成果、营商环境、城市更新、科技金融、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产业、楼宇经济等,多方位、多维度、多形态展现各区最强“IP”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全市各区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务实作为,敬请关注。 今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 作为河南首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经开区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2014年5月、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郑州经开区,作出“三个转变”“买全球、卖全球”“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等重要指示,为郑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全省对外开放排头兵,郑州经开区是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主体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示范工程承接地,拥有遍布全国、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经济体的合作伙伴,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平台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近年来,郑州经开区坚持以制度型开放带动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推动自贸区2.0版建设,大力发展以中欧班列(郑州)为主导的多式联运体系,着力完善以“全球汇”总部基地港为引领的枢纽型开放体系,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 仰望湛蓝晴空,一架架银鹰展翅翱翔;俯瞰绿城大地,一列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飞驰而去;聚焦屏幕网端,E贸易数据闪烁跳跃、跨境流动……行走在郑州经开区这片发展的热土上,一幅幅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画卷跃然眼前,一曲曲激昂的产业发展“最强音”回响耳畔。 链接世界 持续壮大枢纽经济能级 金秋时节,艳阳高照,位于郑州经开区的郑州国际陆港集装箱林立,一辆辆吊车紧张忙碌,一箱箱货物等待驶向万里之外的欧洲…… 谁能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茫茫旷野。如今,河南“陆上丝绸之路”以此为起点,东联西进,融通亚欧。 ——“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 2013年7月18日,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在郑州经开区成功开行,标志着河南“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从无到有”的实质性进展,河南沟通世界的国际铁路物流大通道由此打通。 “11年来,郑州经开区积极探索国际货运班列多主体运营模式,‘钢铁驼队’在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中加速奔跑,谱写出郑州经开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创新史、奋斗史。”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深有感触地说。 2013年以来,郑州经开区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通过高频次、常态化往返奔驰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货运班列,依托“三多”(口岸通道多、辐射网络多、运营成果多)和“七个率先”(率先推出集拼集运,率先开发“一单制”“门到门”全链条服务,率先自主开发线上订舱服务系统,率先构建国际集装箱运营体系,率先常态开展跨境电商包裹业务,率先开发国际冷链集装箱业务,率先在全国中欧班列推行“运贸一体化”)运营优势,不断做大做强中欧班列(郑州)硬实力。 除此之外,中欧班列(郑州)还增加了多样化的专列服务,河南首列“泰国—老挝—郑州”水果冷链专列的开通,显示了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在抓住RCEP生效实施机遇、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的努力。新能源汽车专列、木材专列、绿豆专列、煤机专列、宇通专列与冷链专列等特色定制专列,进一步丰富了班列的服务类型,满足了不同行业的需求。 郑州经开区建成全国5个、中东部唯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中欧班列(郑州)已构建起“27个境外直达站点、9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多式联运集疏运网络,畅通了欧洲、中亚、东盟及日韩等4个方向的国际物流干线通道,业务网络遍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达6000余家;开通郑州—青岛港、连云港、舟山港等铁海联运班列,(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