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张华 11月5日,入秋以来最冷的早晨。早上7点的大河春天小区北院,上班、上学的人群鱼贯而出,记者随郑州水务集团三强公司的施工人员逆人流而上,来到了该小区漏损改造现场,体验供水管网施工工作。 队伍集合完毕,郑州水务集团三强公司桐柏项目部施工队长蒋鸣镝开始例行班前教育,第一项任务就是检查所有人员的证件,施工人员必须持工作证上岗,挖掘机操作手还需要单独的证件。蒋队长的“铁面无私”,使记者还没“上岗”就被迫“下岗”,“我们施工人员即使每天见,不持证也不能上岗,熟人也不行。”蒋队长严肃地说。 上不了手,就先从一个观察者做起。 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反光衣、绝缘鞋,准备施工。一辆小巧的洒水车率先出动,先给小区道路降尘,施工开始进入正常程序。 (下转四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