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件事”改革撬动政务服务效能大提升
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5%
我国快递年业务量 首次突破1500亿件
郑商所气温指数发布
雄忻高铁阜平站 主体结构封顶
我国诚信纳税 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公益广告
原木期货上市交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实体经济识别天气风险有了“度量衡”
郑商所气温指数发布

本报讯(记者 安欣欣)11月1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北京联合发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气温指数”,标志着实体经济识别天气风险有了“度量衡”,也标志着我国天气衍生品研发工作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此次发布的郑商所气温指数,包含最低气温指数、最高气温指数、日均气温指数、候均气温指数、制冷度时指数、取暖度时指数等6个子指数。从数据来源看,气温指数基于24小时高频气象数据编制;从数据跨度看,首次将我国气温指数回溯至1991年,形成连续至今34年的时间序列结果;从指数运维看,配套异常情形应急处理机制,确保指数连续稳定发布。

气温指数每天在官方网站(https://czce.data.cma.cn)定时发布,用户可登录该网站详细了解指数点位和历史走势、编制方案、新闻动态等,并根据需要下载指数数据。获得商业授权的用户,还可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直接将指数接入自身平台,便于进一步处理使用。

郑商所气温指数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首发试点,包括53个基准地,涉及区域内的1个直辖市(上海)、6个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以及重要的农业生产县(包括县级市)和电力消费城市(地级市)。气候分析和市场调研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阴冷潮湿,气温季节性波动大且持续时间长,气温风险总体较高;同时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区域内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总量的近30%,电力负荷约占全国的24%,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29%,潜在避险需求较大。后期,郑商所将根据实际需要延伸气温指数覆盖区域。

气温指数设计贴近实体产业需求,六类子指数角色分工不同,针对性服务能源、农业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指数的高数据分辨率、差异化设置核心参数等特点,有利于能源电力等行业精确衡量气温风险,能够为农业保险定价和创新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支持;指数可回溯至1991年,30多年的指数序列,有助于产业企业认识和掌握气温风险规律,做好商情监测跟踪分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