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河南进一步规范医保 药品外配处方管理
全面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
加强全市森林防火工作
我省首个经典名方 中药复方制剂获批上市
第二批“名特优新” 个体工商户开始申报
新郑:“制造强市”的理想走进现实
各路“食神”将在郑展开 “舌尖上的巅峰对决”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国之重器”背后的“链”力量
“团团帮忙”大学生就业 指导暨招聘会周五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制造强市”的理想走进现实

(上接一版)

技术创新赋新能

恒天铜业是新郑市和庄镇一家生产新能源汽车导线的企业,企业正寻求通过技术改造,生产电动汽车线路,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新项目选址在专业产业园。研发、生产、上下游配套集中配套,更利于企业发展。”恒天铜业总经理张一飞说,企业在园区的新项目投资5亿元,预计年产5万吨新能源高端铜基合金新材料,年产值30亿元,税收5000万元。

新郑市立足原有产业基础,努力让老树发新芽。帮助域内运达造纸、森乐电器、恒天铜业等新郑本土企业,通过转型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提升完善产业链,新郑市制定智能制造、现代食品、生物医药“两主一新”产业链行动方案,分析产业链现状,明确近期主攻领域和重点工作,有目标任务、有方法路径、有推进机制。

在新郑市梨河镇,人人利食品三期项目新生产车间,全自动智能生产线正在运转。“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三期项目全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目前已投产5条生产线,计划明年投产全部10条生产线。”公司负责人说。

为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郑市正在借助省市政策支持,政府引导,要素保障,扎实推动规上企业技改项目备案全覆盖,确保今年完成入库技改项目55个,技改投资增长25%以上,年内创成省级以上智能工厂9家、绿色工厂7家。

做优生态补短板

授信800万元,实现提款400万元。前不久,新郑市梨河镇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小微企业获得新郑农商银行贷款,成为新郑市首笔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贷款。

小微企业是市场活力之源。此前,新郑市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政府出面协调金融机构,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机制建立不久,就促成首笔贷款。

“木桶原理”是产业生态规律,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成为短板,都会影响整个生态。帮助小微企业贷款,仅是新郑全要素优化产业生态的众多举措之一。

为帮助企业落地,新郑市盘活各类批而未供、低效闲置土地6769亩,将新郑经开区工业产业用地占比提升到64.5%。创新实施压覆矿建设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推进辛店、龙湖两个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产业发展腾出了空间。在财政金融方面,新郑推行财政激励性存款考核机制,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120余个,签约授信30多亿元。

优化服务无止境

新郑市政务服务大厅,刘女士在“一件事”窗口办理营业执照,仅需出示身份证,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备案和发票申领很快完成。

今年8月,新郑市推出“商事登记一件事”主体,将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等部门涉及企业开办的3个审批事项并成一个事项,材料从12份精简至仅凭身份证即可,办事环节、时间和材料全面“瘦身”,刷新了企业最短办证时间。

今年9月,新郑市首例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线上办理成功,在原来“一件事”办理基础上,又实现企业破产信息核查线上申请、集成查询、“零跑趟”办理。

目前,在新郑市政务服务中,“一件事”“跨省办”“免证办”“周末办”等服务已经成为常态。为进一步提升营商服务,新郑还建立“企业家恳谈日”“25天企业宁静日”和“扫码入企”制度,对企业无事不打扰、有事服务好。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新郑实行评标专家自由裁量权智慧评价,AI辅助评标等创新技术手段,以“严”当头、以“廉”为本,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精细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慧化、交易市场化,让参与投标的企业感受到公平公正的交易氛围。

时光川流,发展不止。随着全要素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新郑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理想正在走进现实,这座古老的城市正在迎来新的荣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