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患者“家门口” 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聚焦前沿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专家齐聚 共话AI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
聚合“静电” 积沙成塔 新技术推动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型工业化应有新的判别核心标准
人工智能迈向通用智能“奇点”加速临近
抓紧去拍照吧, “落叶缓扫”马上结束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型工业化应有新的判别核心标准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史丹

12月10日,“2024中国品牌论坛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史丹就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实现形式发表观点。

“新质生产力要素提升之后形成了1+1+1>3的合力。”史丹表示,新质生产力的要素提升包括劳动者由一般的体力智力劳动向知识创造和知识运用方向转变;劳动工具由机械化、自动化向数智、绿色化方向发展;劳动对象不断扩大,表现为从传统的自然资源向更高级的资源形态的转变。智能制造的发展将由单一使用智能制造设备向全生产流程智能化转变,重构制造新范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新型工业化是新质生产力的实现形式,而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化、服务化应成为判别新型工业水平的核心标准。”史丹提出,新型工业化是数字智能的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升级要有新的方向和目标,不再适用采取第三产业占比标准,应以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为标准,产业发展形态也会呈现多元性,融合化和平台化的所生成的产业业态会快速增长。

同时她就衡量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政策启示作出阐释:“政府要适当引导支持,只有用新型工业化的理论为支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保持制造业的占比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战略方针。” 本报记者 孙雪苹 安欣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