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杨丽萍 王红 陶然 刘盼盼 实习生 沈馨妍 岁末寒冬的郑州,和煦的阳光打在每个人的脸上,幸福的暖流涌动在每个人的心底。 这一年,郑州密织民生幸福网,一系列为民举措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断提升着民生福祉—— 教育领域扩容提质,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医疗保障日益健全,民生之盾愈发坚实;民政工作持续优化,民政为民扎实有爱;就业服务不断提升,社保服务更加亲民……属于郑州人的幸福正加速抵达。 教育筑梦 幸福满程 12月16日,虽然天气寒冷,但中原区西流湖小学校园内却洋溢着欢声笑语。操场上,全校首届“跳绳王”大赛正在进行。比赛里,孩子们活力四射,你追我赶;赛场外,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 “每天送孩子上学,她总是乐呵呵的。”二年级一班学生家长张女士坦言,“去年孩子刚入学时,我们夫妻还曾因为这是一所新学校而略感焦虑,可经过一年多的亲身感受,切实体会到‘家门口’的好学校有多棒,我们甭提有多安心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市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总目标,多措并举强基础、补短板、促提升,全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连年增加。为保障学位充足供应,2010年以来,郑州市已连续14年把中小学建设列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家门口的好学校连年增加,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而且还能“上好学”。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教育支出年均增长保持在4%以上,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33万个;加快建设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近三年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30余万人;近五年共投资10.09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22.92万平方米;三年建成投用市属公办普通高中16所,新增学位3.53万个;建立完善基础教育“1+2+N”的“双减”政策体系……一组组数据、一个个事例、一项项荣誉,凸显了郑州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健康护航 幸福同行 “老人家,您这血压都升到150了,需要用药啊。”昨日上午,在76岁的郑州市民牛先生家里,二七区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为卧病在床的老人量完血压后,又向家属细细叮嘱,“平时得勤给他翻身,最好两小时一回,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破溃。” “社区卫生中心服务常住居民5万多名,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800人,65岁以上老年人8360人,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560人,失能、半失能老人750人。”提起辖区日常工作,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白冰如数家珍。 “我们重点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对签约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指导,为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康复指导等服务。”白冰介绍说,中心在线下组建了6支由家庭医生、护士、康复师等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分片包干,根据老人需求及实际情况,上门为老人进行健康服务。对于符合住院指征但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家庭病床服务,上门为老人提供综合健康服务。目前,该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事实上,这只是郑州市卫生健康工作提质提效的一个缩影。 (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