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站在更高起点上挺起“中部脊梁”
文艺之都 山青花燃
要求做好2025年元旦 春节期间正风肃纪工作
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建成通车
时速400公里 CR450动车组样车亮相
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 考古船“探索三号”在三亚入列
迫降中偏离跑道撞墙后爆炸起火
我国已建成大中型 灌区7300多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国已建成大中型 灌区7300多处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魏弘毅)记者29日从水利部获悉,我国目前已建成大中型灌区超过7300处。目前我国耕地灌溉面积为10.75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16提高到0.576,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由404立方米下降到347立方米,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从1.58公斤增加到1.8公斤以上,在农业灌溉用水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保障了我国灌溉面积和粮食产量稳步增加。

这些成绩,离不开我国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稳步推进。“十四五”以来,我国已累计实施1880多处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和190多处新建灌区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约2亿亩。2024年,水利部会同相关部委实施1300多处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项目,完工后将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7000多万亩。

现代化灌区建设体制机制也在逐步创新。2023年以来,水利部启动两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分类制定水价,优化政策供给,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科技赋能灌区灌溉效率持续提升。2022年底,全国49处大中型灌区开展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目前总体进展顺利。无人机巡渠等新技术在数个灌区得到运用,精准调度和精准灌溉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实现粮食增产增收。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