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刘伟平 朱翔宇 单鞭、搬拦捶、白鹤亮翅——这是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也是拳拳入心的哲理。 冬日清晨,二七区一处不起眼的练功场,是郑华南的太极“江湖”。72岁的郑华南正与一名弟子对练推手:两人手臂交触,动作缓慢却绵延有力,像江河暗涌,又如春风拂柳。一场无声的交锋中,既是力道的博弈,也是心境的较量。 郑华南步伐沉稳如磐石,年轻弟子数次试图发力,都被他轻描淡写地化解,如流水般柔和却瞬间反击,使对方无力招架。“推手不是力量的较量,而是一种内在的感知,需要通过心境来感受对方的动向,通过借力打力,将对方对抗之力化解。”郑华南收手后说道。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的较量,只有传承百年的太极拳文化和一代代学员对健康与平和的追求。从烽火岁月中的郑悟清,到当下的郑华南,这个普通的家族用他们的故事诉说着太极文化的薪火相传。 太极拳世家的薪火相传 郑华南的故事,还要从他的爷爷郑悟清讲起。郑悟清是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承人,祖籍河南温县赵堡村。他从小患病,一度以为不治,29岁时开始练拳,却因此获得了新生,身体得到康复,并走上了一条传承和弘扬太极拳的道路。 20世纪30年代,郑悟清带着家人去往西安。在这座古城,他凭借精湛的太极拳技艺,(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