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呵护,让“母亲河”焕发新光彩
一座“科创新城”的加速崛起
在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上善作为
去年12月郑州CPI 同比上涨0.6%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修订发布
郑州跨境电商全货机 航线密集“上新”
打卡“迪空间” 体验“潮”科技
今日地铁部分线路 延长运营服务时间
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
在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挂牌运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座“科创新城”的加速崛起

(上接一版)科研攻关硕果累累。与省科学院联合成立概念验证基金,围绕重点产业需求,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小试及中试平台,建立从实验室、到中试基地、再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转化体系。2024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6项,国家基金委“极端光场制造科学与工程”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获批立项,填补了我省在该类型项目上的空白。

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日益壮大

中原科技城充分发挥高能级研发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支撑作用,重点聚焦国家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型大学和科技领军企业4个关键要素,逐步形成以重大科学设施为龙头,省实验室、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为两翼,头部企业研发中心为支撑的科研体系,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赋能全省科技创新。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破冰突破。加快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积极与中科曙光、省科学院共同推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2025年年底可全面建成投用。对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共建河南省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目前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省实验室联动成势。中原科技城已集聚嵩山、墨子等12家省级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联动之势,并协同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中,嵩山实验室在承担国家战略科研任务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承担了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模态网络与通信”重点专项“多模态网络创新示范环境”项目,在网络安全方面取得20多项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加快集聚。积极对接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累计签约落地6家郑研院。目前北理工、上交大建设如火如荼,哈工大二期基本建成。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已建成由国家级人才领衔的200余人团队,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攻克了30余个产业和企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

头部企业研发中心集聚成势。落地运营华为、超聚变、中科曙光等30余家头部企业研发中心。集聚市级以上研发平台710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416家。牧原实验室“高性能生物基降解地膜”材料已完成中试生产。

人才不断聚集 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加快

人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中原科技城通过畅通渠道引才、深化改革育才、聚焦发展用才、优化服务安才,实现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研究制定2.0版中原科技城人才新政,率先实施优秀青年“青云计划”,累计吸引院士级顶尖人才32人,高层次人才3312人,数字人才达30000余人,各类人才总量达28.1万人;开展市场化认定,对中原科技城重点产业领域行业头部企业中研发管理类人才,可择优认定为郑州市高层次人才;拓展“中原优才卡”功能,实现人才服务“一卡通行”,围绕政策兑现、人才联络、要素保障等,打造人才分类认定、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人才个性化服务等一站式优享服务场景。

与此同时,中原科技城积极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出台《中原科技城高能级创新平台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工作规则》《中原科技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建立从成果梳理挖掘、概念验证、小试与中试到孵化转化全流程贯通的工作体系,全程跟踪服务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成立中原科技城联合党委和中原科技城科创联盟,推动与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联合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以及省内外顶尖科技机构共同打造“龙子湖科创路演”,共同搭建全链条开放式成果转化平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新模式。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不断拓展。集聚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成果转化孵化机构(载体)61家。开辟政府产投公司与高端创新平台联合成立成果转化公司的新模式,推动天健先进生物医学实验室、郑大一附院、新乡医学院临床转化中心成果就地转化等。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持续扩大。首批16家创新平台开展科研项目近500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10个、省级73个、横向项目56个,可转化科技成果93项,已转化科技成果14项,近三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70%以上。

培育六大战新产业壮大新质生产力

中原科技城在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上持续发力,全力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初步培育了人工智能、算力、数据、生命科学、量子、软件等六大战新产业集群,形成了具有中原科技城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实践路径。

人工智能产业,组建具身智能实验室和中原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已集聚20余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算力产业以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为抓手,规划建设先进算力产业园,围绕大模型、云计算等重点,已培育集聚超聚变、中科曙光等15家算力领军企业,打造融合“超算+智算+量算”于一体的算力高地;数据产业依托中国电子(郑州)数据创新中心、郑州数据交易中心,谋划打造数据要素场景近30个,集聚数据交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0家,数据交易额突破21亿元。

量子产业,建成投用中原量子谷一期,开工建设量子谷二期,重点聚焦量子信息、高端芯片、光电材料等领域,已入驻长江量子、墨子实验室、省科学院激光制造研究所等12家科研机构,搭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及创新平台近20个,引入创新创业团队10余个;生命科学产业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谋划搭建中原科技城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天健先进医学生物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建设,引进华兰生物、北科生物等20余家领军企业。

如今,中原科技城正走好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为全省全市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作出新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