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导读
一座“科创新城”的加速崛起
多项政策加持为郑州市
工业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研究部署第一季度 经济“开门红”工作
郑州跨境电商全货机 航线密集“上新”
呵护,让“母亲河”焕发新光彩
在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上善作为
全国首个省级涉外法律服务中心
在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挂牌运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25年春节放假安排的通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科技城百强榜(2024)》发布 中原科技城两年提升16位次位列全国第15位
一座“科创新城”的加速崛起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科创企业纷纷落地,中原科技城成发展沃土。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曾子琦

科技城是城市开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承载区域,更是这座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1月10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科技城百强榜(2024)》,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中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排名第15位,相比上年度提升4个位次。同时,省委系统推进第一战略实施和一流创新生态构建,形成的院城融合发展、智慧岛建设等具有河南特色的科技创新探索实践被选为典型案例纳入科技城年度发展报告。中原科技城引领区域创新的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已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明星区域和发展热土。

两年提升16位次 排名实现“撑竿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城是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承载地。

《科技城百强榜(2024)》遵循科学、客观、可采集原则,围绕科技城、科技、城市3个维度,设立基础建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城市承载能力、要素保障能力4个二级指标以及31个细化指标,对全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348个科技城(含科学城,不完全统计)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进行系统评估,形成了2024年科技城百强榜单。

榜单显示:2024年,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科技城(科学城)排名第15位。纵观近年榜单,中原科技城排名持续跃升,从2022年的第31位到2023年的第19位,再到如今的第15位,短短两年时间,中原科技城排名大幅提升16个位次。

榜单综合百强科技城的基础建设情况、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情况等因素,将全国科技城划分为成熟、快速、初步发展阶段,其中重点提到中原科技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引领开拓新时代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诚如榜单所言,近年来,中原科技城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三合一”融合发展为核心,推动多项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取得标志性成果。

数据显示:中原科技城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创企业突破2620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710家,高层次人才突破3300人;创新能级加速提升,近三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突破40%;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近三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70%以上。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同比增长80%以上……整体呈现科创资源高端汇聚、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新兴产业高位集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的蓬勃发展态势。

院城嵌合创新发展成效明显

作为河南重点打造的国家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聚焦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近年来,中原科技城围绕七个方面融合方向,创新建立了一整套快速响应、高效联动的全过程服务机制,形成“省科学院快速发展、中原科技城全程保障、融合发展成果日益显现”的生动局面。

空间保障坚实有力。从集中力量推动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加快建设,实现省科学院顺利入驻,到仅用3个月时间建成投用中原量子谷一期等量子产业研发团队入驻,再到为高能物理研究中心提供永久办公场地等,中原科技城集全区之力为省科学院22家科研院所组建保驾护航。

人才集聚跃居前列。积极打通省市区三级人才政策,通过赋予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柔性引才新模式等,为省科学院人才招引开辟“绿色通道”,打造聚才引智“强磁场”,助力省科学院累计引育包括21名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逾百名,拥有科研人员超3000名。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