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上接一版)2024年以来,郑州以数字化平台为基座,建立起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体系,统筹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积极推进12345热线、文明创建、110报警服务台、数字城管、热力等多平台合一,推动队伍、业务、数据全面融入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造“大综合一体化”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着力实现重点领域“一网统管”—— 为破解非警务类警情占用有限警务资源,影响紧急警情处置效率和质量的难题,2024年4月,郑州组织4372名民(辅)警进网入格,并陆续打通110报警服务台与网格化平台、优化非警务事项推送流程,实现数据通、业务通。 2024年6月15日,全市12345热线工单全面切换至网格化平台流转处置。两个平台融合后,网格化机制优势和组织架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热线诉求解决的效率和质量,让党建引领网格化平台“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今年1月初,郑州推动16个区县(市)数字城管职能、人员、平台并入同级城运中心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数字城管平台与网格化平台全面融合,初步实现“一个平台管调度、一套流程管处置”,较好解决了多头派单、多头接单问题,节约了平台运维经费投入,减轻了基层负担,提高了城市管理类事件处置效率。 在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郑州用数字化驱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变革,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难题留给政府,着力打通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各类堵点难点,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数智赋能 潜力无限 如今的郑州,数智赋能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重塑着这座城市的治理格局。 有事,打开手机提报“郑好拍”“郑连心”,已成为不少市民遇到烦心事的第一选择。 过去,网格员上报事件需手动选择分类,随着梳理事项逐步增加,事件分类难度也在增加。2024年7月,社会治理行业大模型“AI小郑”上线,它具备自动识别图片信息生成问题描述的能力,还可智能推荐事件分类,网格员点击确认便可完成事件上报。 截至2024年底,“AI小郑”已累计帮助网格员进行事件分类116.8万次,协助工作人员正确识别小微事件103万件。经过不断优化迭代,“AI小郑”还可进行智能立案、智能派单、智能核查、智能生成,为辅助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此外,借助人工智能算法,“郑好拍”“郑连心”等应用以及行业大模型“AI小郑”逐步实现数据实时抓取、异常自动判断、预警有效应对,全面掌控和处置市域内各类事项,形成“问题自动发现、任务智能分派、信息直达基层、结果跟踪反馈”的智慧化工作闭环,有效推动城市从“经验”治理向“数字”治理、“经验”决策向“智慧”决策转型。 围绕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郑州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选取中原区“一路四街”、金水区沿黄片区等7家试点单位,聚焦物联视联感知体系构建、大模型技术应用、数字孪生、跨界融合应用场景建设等,着力打造“虚实交互、以虚控实”的城市智能体,为推进郑州智能体城市建设探索经验。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上作示范,持续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不断提升社会建设和治理水平”要求,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迭代升级的进程中,郑州正瞄准网格化治理的“引领城市”、智能体建设的“标杆城市”、数据要素改革的“示范城市”靶向发力—— 以智能体城市建设为总平台、总抓手,以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为总目标,加快推进组织优势与数智优势持续叠加、深度嵌入、全面融合,在构建城市网格化治理共同体、打造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方便感、实用感、获得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再蓄新动能。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