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月20日上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15位省政协委员聚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关切,围绕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未来产业培育、重点领域改革、乡村全面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持续改善等主题,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聚发展之力。 因地制宜发展壮大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集体强则产业旺乡村兴。近年来,我省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农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经营收入持续增长,涌现出一大批典型示范村。 围绕进一步发展壮大我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张弓委员代表民革河南省委会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一村一品”,扬长避短,逐步构建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核心、国有企业加持、社会资本参与、链接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共同体,提升综合竞争力。强化要素支撑,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我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逐步构建财政、金融、税收等系统政策支持体系。注重内培外引,有效培育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坚持党建引领,选好“领头雁”,严管厚爱并重,建好“防火墙”。 推动“养老”和“老养”并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负增长、高龄化、少子化、空巢化等人口发展问题交织叠加,“养老焦虑”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家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罗永松委员在代表民盟河南省委会发言时提出,应该在传统“养老”中加入“老养”,改变单一的把老年人群体“养起来”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分层、自愿原则主导下的老年人群体“起来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成立高规格的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统筹研究协调法规政策、设施建设、投资融资、运营服务、人才保障、综合监管、绩效考评等工作。建立五级联网、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快数字赋能技术创新,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点单”式养老服务。 争创国家高铁 物流发展实验区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郑州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占据“米”字形高铁网络的核心地位,发展高铁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 “为抢抓机遇、开创发展新局,河南应在探索高铁物流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构建以郑州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梁留科委员在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发言时表示。 梁留科建议,将高铁物流纳入我省“十五五”现代物流规划、铁路发展规划,在土地供应、财政奖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依托郑州“米”字形高铁网络,加快布局贯通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区域的高铁货运专线,形成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的“放射状”高铁物流网络。推进多式联运建设,实现物流高效联动。促进产业绿色融合,落实降本增效措施。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在郑州航空港区设立国家高铁物流发展实验区,抢滩高铁物流“大蓝海”。 组建黄河数据交易所 河南是千年治黄主战场,也是黄河战略提出地,郑州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在地,组建黄河数据交易所、加快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充分释放黄河流域海量数据价值,对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是我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需要抢抓的良好机遇。 李秋红委员代表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会建议,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专班机制,联合9省区成立黄河流域数据要素市场联盟,整合利用各方数据资源,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活力,推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实现数据价值倍增效应。由工作专班牵头编制黄河数据交易所组建方案,争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水利部等相关部委支持,以省政府和黄委会名义提交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国家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争创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 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 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 近年来我省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黄红霞委员代表农工党河南省委会建议,从四方面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 结合“十五五”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新能源试点,谋划电力系统改造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我省能源结构、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和调控能力。统筹制定配电网规划,做好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产业发展规划联动,有针对性地加强配电网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力工业深度融合,搭建能源互联网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新能源发电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推动形成“风光火储”多元供应体系和“源网荷储”融合发展格局。发展壮大新型储能产业、智慧电网产业、新能源化工等产业、促进电力系统科技创新。 奋力推进河南在新时代 中部崛起中争先出彩 河南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在中部地区崛起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困难挑战。 王海云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会建议,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激发发展势能动能,完善体制机制释放新型城镇化潜力,推动河南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结合河南实际,前瞻性、系统性谋划河南省发展目标和任务,高效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无效建设、资源浪费。提升财政科技投入使用效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构建完善河南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都市圈建设,发挥郑州的省会引领作用,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加快培育壮大我省 中医药新质生产力 中原医学科学城的建设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司富春委员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会建议,加快培育壮大我省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制定《河南省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提供支撑。利用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平台,组建现代中药创制实验室,推动中医药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设立豫药研发专项,建立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基金,培育更多大品种中成药走向市场。建立我省中医药大数据平台,提高中医诊疗效率和精准度。立足不同区城中药产业优势开发大健康产品,打造我省植物美妆品牌。成立河南省道地药材保护开发信息库,加快河南历史名贵中药的研究开发和标准制定,进入国家药材目录。组建国际化跨学科创新团队,提升中原中医的国际影响力。 做大做强枢纽经济 枢纽经济具有集聚资源要素、整合区域市场的独特优势,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胡汉阳委员代表河南省工商联建议,以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我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抢占先机。推动“交通枢纽”向“综合枢纽”跃升,增强枢纽城市对资源要素的汇聚集聚和吸附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腹地。推动“传统优势”向“新兴优势”转换,加快现代服务业增效打造消费地标,擦亮“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推动“枢纽”向“枢纽+通道+网络“演进,构建“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发挥集聚优势形成规模经济,打造综合成本洼地。推动“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化,谋划一批重大枢纽经济项目,让本地企业能够做强做大,让外地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打造“近悦远来”内陆开放高地。 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革命老区“两个更好”重要指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 孙同占委员建议,建立大别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验区,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建立鄂豫皖三省工作协作机制,积极为大别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凝聚智慧和力量;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构建“大别山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系统”,形成生态产品数据库,建立开放共享的生态产品信息云平台;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打造“大别山”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大别山生态产品竞争力牢记安全绿色金融创新机制,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健全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明确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让生态产品使用者付费,生态产品供给者受益。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 集群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一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围绕链主企业、领军企业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配套率、集聚度、竞争力,把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意义重大且紧迫。”何艳丽委员说。 何艳丽建议,我省要发挥独特的交通区位、规模市场、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等系列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持续提升链主企业和领军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集聚度,以郑州、航空港区、开封等地为中心发展整车制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化、专业化企业集团;持续提升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持续提升产业的配套率,做优增值服务,依托中欧班列(郑州)等增强汽车整车进出口能力,支持郑州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整车进出口基地。 让科技创新与产业 发展“双向奔赴” 如何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秦建斌委员认为,重点在于科技创新的价值化、产业化,打破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转化“堵点”,聚焦产业所需、研发创新、转移转化、生态优化等关键环节重点发力,持续壮大国资力量、强化资本赋能、畅通转化渠道、健全体制机制,让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秦建斌建议,重点围绕“7+28+N”产业链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等,开展技术攻坚、成果应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把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权交给企业;聚焦研发、转化等关键问题,多措并举畅通转化渠道;围绕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目标,大力支撑基础融合、人才复合、机制耦合,为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聚力赋能。 以平台搭建推动低空 经济高质量发展 低空经济对于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郝爱民委员建议,充分发挥河南通航优势,打造“通用航空+无人机”低空经济示范平台,以安阳和郑州上街通用航空多年来的积累成果为基石,构建以“5G+北斗+低轨卫星”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融合系统;发挥航空经济优势,打造“临空经济+低空经济+高铁”的双空一铁数智化联运平台,在航空港区试点布局垂直起降点,建设低空物流业国际示范城市。 搭建特色联合审批监管和智慧化空管平台,考虑在郑州登封和沿黄河区规划试飞低空园区,成立低空体系场景验证重点实验室;加快以无人机为主的低空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低空应用平台创新,以“消费+产业”平台模式引导国内头部低空制造业在河南集聚;积极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体系,为河南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不断优化医疗环境 过度医疗是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蒋士卿委员在发言时提到,要加大医改力度,对过度医疗进行综合治理。 蒋士卿建议,全面推广三明医改模式,实行按健康绩效取酬的全员岗位年薪制,增强健康导向作用;发挥中医药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临床治疗等的比重;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予以提示或拦截;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执业行为,遵循医疗循证指以及用药说明;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优先针对重点领域形成监管建议指南;监管队伍加强建设力度,医保医疗协调监管,规范医疗行为。 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河南人口高质量发展该如何发力?孙延文委员表示,要加快健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制定实施激励引导措施提供更多有力保障。 孙延文建议,可结合我省自身实际,制定出台生育补贴政策,提供阶梯式生育补贴,设立专项育儿津贴,开设行政服务中心专门窗口,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办理、一步到位”;扩大支持政策覆盖面,完善生育保障制度,从增加补贴优惠力度、建立成本共担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及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等多方面齐发力。同时,可加强对适龄青年婚育观念的正向引导,展开移风易俗政策理论宣讲,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 筑牢幸福黄河建设根基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久久为功,我省处于黄河“豆腐腰”位置,下游防洪短板突出,“地上悬河”形势严峻,面临诸多难题需要破解。 张群波委员建议,从完善水沙调控和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体系及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三方面着手,建设数字孪生黄河、模型黄河等开展治河规律研究,将干支流水利工程纳入黄河流域防洪规划,构建雨水沙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一批现代水网重大项目,构建大中小为微相结合的引黄调蓄工程体系,提高调蓄和供给能力;推进流域统一治理管理,严格水域岸线管控,实施主要支流全线贯通,建设黄河绿色生态走廊,完善绿色发展体系。 本报记者 赵文静 张竞昳 杨丽萍 刘盼盼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