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新勇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征程上,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被誉为“春秋第一人”的郑国名相子产以其为政以德、仁爱惠人、革故鼎新、选贤用能、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成为我国历史上廉洁从政、“六廉”兼有的楷模。 子产廉洁修身,克己自守,不贪享受,力戒骄奢,其清廉事迹为后世所传颂。《周礼·天官·冢宰》提出:“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日廉善,二日廉能,三日廉敬,四日廉正,五日廉法,六日廉辨。”“六廉”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关于官员德行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其核心就是通过六个维度评价官员的品行和政绩,强调官员不仅要有廉洁的操守还要具有相应的从政能力。 而子产不仅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更重要的是他具有治国理政,造福百姓的杰出才能。在子产执政期间,郑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增强,政通人和的“中兴”局面,可谓是“六廉”兼备,才能卓越,政绩突出。 一是为政以德,善政惠民的“廉善”。在稳定郑国局势、发展郑国经济、造福百姓等方面,子产的“廉善”才能显著。在“作丘赋”的田产改革之初,遭到了国人的极力抵制与诽谤,当时国人不但咒骂子产死去的父亲,还把子产看作蛇蝎心肠的奸官。但三年之后,国人看到的是国富民强、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的繁荣景象,并由衷赞叹子产的善政。 孔子概括子产的德行是“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称赞子产是“能给民众带来实惠的人”。 二是安邦定国、立外安内的“廉能”。子产执政后,审时度势,以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坚定实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依附于强国,以礼相待。他敏锐洞悉国际形势,在变局中开新局,充分把握晋楚两国罢兵止战的“战略机遇期”,积极平衡与两个大国的外交关系,制定了“从晋和楚”的外交策略,以出色的辞令之功和外交、军事手段捍卫郑国的尊严和利益,为郑国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面对郑国“国小而偪,族大宠多”的现实困境,为铲除公卿贵族骄奢淫逸、为所欲为的社会顽疾,面对子驷凭恃家族实力暴戾恣睢的复杂局面,子产不是刻板执法,而是将子南驱逐出境,在条件成熟后,子产义果断出手,逼杀子驷,自此以后,郑国政局稳固、政治清明,为子产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是恪尽职守,敬责担当的“廉敬”。对于政事,子产曾用农事作比喻。子大叔问政于子产,子产曰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此言成为子产从政的经典理论。为改变郑国积贫积弱、混乱不堪的局面,子产始终对职责抱有敬畏之心,兢兢业业,挺膺担当。在铸刑鼎时,子产面对郑国公卿贵族的强烈反对和晋国执政叔向的书信制止,子产站在救国救难的角度给叔向回信:“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既不承命。”这充分体现出子产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为政精神。 四是选贤用能、公道正派的“廉正”。子产执政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开个人恩怨择能而使,知人善任,可谓“廉正”典范。他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利用,在他的执政智囊团队中,集聚了大批才干杰出的人物。子皮在郑国势力强大而且在郑国内乱中还救过子产的命。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派他喜爱的家臣尹何去掌管他的采邑。当子皮征求子产意见时,子产以“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为据和打猎为喻,从家族和国家安危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极力反对子皮向没有学识和从政经历,难以胜任其职的尹何委以重任。最后子皮心悦诚服,表示即使自己的家事也会听从子产的建议。 五是依法行政,信守契约的“廉法”。子产坚持以法治国,依法行政,制定了统一的成文法,并铸造刑鼎,将郑国的法律条文铸在铜鼎上并公布于众,破除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陋规,很大程度限制了贵族权利,保护了民众和商人的利益。子产为了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信誉,以郑人与商人的世代盟誓为据,有礼有节地拒绝了晋国重臣韩宣子“买玉”的不当要求,积极回应郑国商人的合理诉求,信守了与商人的契约,有力保护了郑国商人正当合法权益。据史载,子产“为相二年,市不豫贾”,即子产执政期间,积极倡导市场自由公平交易,不干扰商人正当经营活动。这些都极力营造了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环境,让郑国商贸繁荣,国力增强。 六是审时度势、精准施策的“廉辨”。子产根据国内的现实情况和民众呼声,因势制宜,因人制宜,采取了精准的施政措施,使用了“宽猛相济”的治理方法。“宽”即对民众强调道德教化和怀柔,畅通言路,倾听呼声,体察民意,多做利民惠民之事;“猛”即对不法行为使用严刑峻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这种宽猛相济的思想得到了孔子的由衷称赞。而在子产去世后,子大叔执政,“不忍猛而宽”,结果出现“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的局面。此时,子大叔才幡然醒悟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其中“不想”是根本,要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就是牢牢锚定“不想”这个关键突破口,坚持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熏陶和充盈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树立崇廉尚廉的认知,养成廉洁用权、廉洁修身的习惯,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主动抵制腐败,真正在工作、生活中知敬畏、守底线,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而2000多年前郑国名相子产廉洁修身,廉洁用权,廉洁从政的历史事迹无疑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座丰碑。 (作者单位:郑州市政府办公室)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