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7版:郑风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 杨德振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当时由于正进行如火如荼的运动,人们普遍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我的家乡位于大别山的群山之中,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贫穷山区,封闭阻塞,交通不便,人多田少,人们常常为吃不饱饭而发愁。我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三个抢饭吃的妹妹和弟弟,父母常常为家中的粮食管不到月底而苦恼、焦急。因此在大集体劳动之余,父母便见缝插针、自力更生,他们时常带着我到山上去开荒,种些南瓜、地瓜、玉米补充粮源,躲过饥荒。 年仅七八岁的我,个子矮矮的,身体孱弱,不仅要干许多家务,还要跟着父母干一些笨重而辛苦的农活,什么垦荒、耙地、犁田、播种、收割、挑谷草、浇水等,我都会做、能做;每当放学回家,还要帮父母喂猪、喂鸡、放牛、砍柴、打扫居家卫生,根本没有自己的“童年时光”。 尽管这样努力地劳动,全家人依然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尤其是一到寒冬,连买双袜子的钱也没有,我的脚后跟每年都要长冻疮,裂开几个口子,黄色的脓水直往外流淌,昼夜不停,疼痛相伴一个冬季。有时候脓水黏住裤角,结了痂,脱裤子睡觉时常常要扯弄半天,把伤口弄得血肉模糊、钻心地疼。从那时开始,我就体验到了苦寒的无奈、窘迫和辛酸。 到了我上高中,家境才完全变了样;由于包产到户,农村实行责任制,我家才彻底告别了贫穷,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日子。也是从那时开始,又让我理解到了苦寒的意义与价值,苦寒的烙印和力量在我身上逐渐积聚和存续,赋予了我精神涅槃的巨大动力和意外收获。 我觉得,苦寒的力量,是一种深藏在坚韧和毅力之下的独特力量。它不是来自舒适安逸的生活,而是来自那些充满挑战和困苦的环境。它像是一颗磨砺心灵的宝石,只有经过时间的雕琢和苦难的洗礼,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也曾见过一位在苦寒之地生活的老人,他的生活条件恶劣,但他的眼神却充满了坚定和希望。他告诉我,正是他那些艰难苦寒的岁月,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让他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他说,苦寒虽然痛苦,但它也让自己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更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我觉得,苦寒的力量,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在困苦中挣扎的人们,会因为有了这种力量而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他们会更加珍惜每一个微小的幸福,更加珍视每一次的挑战和机遇。他们明白,只有经历过苦寒,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我觉得,苦寒的力量,也是一种传递和传承。它会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和奋斗,传递给下一代。那些在苦寒中成长起来的人,他们的故事和经历,会成为激励后代的宝贵财富。他们会用亲身的经历告诉年轻人,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信念,有勇气,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消除贫困和苦寒,迎接美好的未来。 苦寒的力量,说到底还是一种深深根植心中的信仰。它告诉我,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看到彩虹;只有经历过困苦,才能真正理解幸福的意义。假如生活迫不得已,让我们落入苦寒的境地,我们也不要颓废和消极,要有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积极采取行动,奋力拼搏,笃然前行,相信假以时日,一定会峰回路转、苦去甘来的。 我们述说苦寒、表达苦寒,并不是要歌颂苦寒、赞美苦寒,而是提倡消除苦寒,追求幸福生活,同时提醒人们不要“忘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要视苦寒为畏途和绝境;要时刻用它来激励我们笃实前行,并用它来照亮我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如此,苦寒才显得有正向的价值,回味悠长,馨香不断。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