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词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为你读诗”栏目,邀请喜爱诗歌的老师,为孩子们读诗、品诗,解读诗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带孩子们走进诗词的世界,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漫步在孤山寺的北面、贾亭的西侧,看到湖水初涨,水面几乎与堤岸齐平,天空中云层低垂,仿佛与湖水相连。 开篇点明游览的地点,描绘了春日湖面的宁静与辽阔,营造出一种平和悠远的氛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来的黄莺争相飞向向阳的树枝,谁家新到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通过“早莺争暖树”和“新燕啄春泥”两个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突出了自然界生命的忙碌与喜悦。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缤纷的野花渐渐开放,令人眼花缭乱,新生的浅草刚刚能遮没马蹄。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绚烂与柔美。“乱花迷人眼”写出了春花的繁茂,“浅草没马蹄”则展现了春草的柔嫩,整体画面充满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爱湖东的美景,总是走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成荫的白沙堤,令人流连忘返。 结尾点明诗人对湖东景色的偏爱,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无限喜爱与留恋之情。“行不足”三字巧妙传达了诗人意犹未尽的心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钱塘湖即今天的杭州西湖,本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或四年的春天,当时,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此时的他已年过五十,经历了宦海沉浮,心境趋于平和。他在杭州任上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也在自然山水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钱塘湖春行》正是他在春日漫步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于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荫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全诗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对仗工整,语言质朴而不失优美,用词准确,气质清新,为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