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乘着时代大潮奋楫前行
政府工作报告
自今年全国两会后至七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人文之城 美美与共
去年我省本专科 毕业生逾87万人
种植户的草莓味生活
三月三 拜轩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牢记领袖嘱托 践行省委要求
【习风携暖意 奏响春之曲】系列报道
第五篇章·守好“根脉”铸“河魂”③
人文之城 美美与共
春节期间热闹非凡的阜民里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苏瑜 王红 赵文静 杨宜锦

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在郑州拐出一道文明的弧线。

这里,唐户遗址的陶片上残留着9000年前先民的手印,西山古城的夯土层封存着中国最早的城池记忆,商代王城遗址的青铜器铭文仍在诉说“殷革夏命”的史诗。伸手触碰郑州的街巷,指缝间滑过的不仅是黄土,更是华夏文明层层叠叠的年轮。

根脉之上,未来可栖。郑州以“传统为根、创新为翼、共生为魂”的三重奏,谱写出一曲“美美与共”的人文长歌。正如黄河泥沙沉积出沃野千里,这座城正将文明的基因谱系,与现代发展的活力相融合,形成一片生生不息的文化原野——既有历史根系的纵深,又有未来枝蔓的自由舒展。

根脉与新生:五千年文明镌刻城市肌理

春回大地,黄帝故里园区游人渐多。沿纵贯南北的中心甬道一路向前,进寻根门、经系祖坛、上轩辕桥、过故里祠,穿过东西仪门迈入拜祖广场,仰望雄伟的轩辕殿,仿若一幅厚重的历史长卷呈现于眼前,铺展开5000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镌刻着文明进化的璀璨华章。

拜祖广场连廊里,身穿汉服的学生转动缫丝小木车,蚕丝从茧中抽出的瞬间,古老技艺与研学笔记上的感悟悄然共鸣。“我不仅了解了黄帝故事,体验了蹴鞠和蚕桑丝织,还和仓颉一起结绳记事,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起对诗,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新郑市辛店镇富基明亮外语学校六年级学生苏怡欣在研学笔记上一笔一画地写道。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将历史供奉于神坛,而是让古老的基因在现代血脉中奔涌,让那些镌刻在轩辕殿砖瓦间的文明密码,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裂变新生:

实现全球3000万华人一键献花、云端祭祖的“云拜祖”平台不断加入科技与时尚元素,“VR元宇宙”板块的炫酷灯光秀,(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