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5版:都市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记者 陶然)线上学习视频、线下AI训练机、假人模拟练习……3月20日,杏苑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实践站正式挂牌成立。不少市民纷纷前来,在体验站内通过智能化、可视化的自助式学习方式,从而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防范和自救互救能力。 小科技守护大健康 “成人的按压深度一定要达到5厘米以上,速度是每分钟100到120下,一般做30下胸外压、做2次人工呼吸为一组……”活动现场,3名专业老师在AED训练机前为大家讲解并应用教具生动地讲述了心肺复苏的操作要领,分步骤演示如何判断呼吸、打开气道以及开展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手段,并现场模拟演示了单人胸外按压以及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等急救技术。 实践站里,专业心肺复苏模拟人、AED训练机、海姆立克AI科普机器人、心肺复苏AI科普机器人、高级婴儿气道梗阻及CPR模型等科技设备十分吸睛。实操过程中,每台机器前都有3名工作人员通过分步骤操作示范、手把手指导帮助市民将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并让他们在一遍遍的实操中不断熟悉救护流程和细节。 陈女士带着5岁的乐乐十分投入地在海姆立克AI科普机器人前看屏幕上的演示视频,陈女士开心地说:“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急救,这次学习不仅是孩子,我自己也是收获满满。每个人家里都有老人和小孩,掌握这些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位长者告诉记者:“我以前学习过一些急救知识,可远没有今天的‘AI老师’讲解得详细生动。”在实际操作环节,他神情紧张又专注,双手交叠,有力地按压在模拟人的胸膛上,严格按照所讲的频率和深度进行操作。尽管是初次上手,他的动作却十分规范。 “这证书我要好好留着,以前总觉得急救知识离自己很远,现在才知道,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通过机器与实操考试后,每个人现场就能取到电子的相关项目的科普通关证。社区的李献华老人拿着海姆立克AI科普机器人发的证,笑着说:“我已经把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步骤都记小本子上了,很实用。” 每周一课堂 每月一演练 “每周一课堂,每月一演练是我们当下的常态化培训机制。下一步,我们将确保每年开展不少于20场急救培训,受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杏苑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实践站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前,我国公众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仍不足5%,如何在“黄金4分钟”内实施科学有效的急救,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存续与健康。实践站的设立可以凝聚社会合力,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郑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郑州红十字会将在各个实践站引入VR、AI等智能技术,打造沉浸式、交互式学习场景;强化师资力量,组建“急救导师团”,培养社区“急救达人”;建立“学习—培训—认证—激励”机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急救员证书,并纳入城市志愿服务积分体系。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