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今晚开播
擘画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
抢抓机遇 协力作为
共同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悉尼举行乙巳年澳大利亚
华侨华人恭拜轩辕黄帝大典
嵩山中草药成致富“千金方”
高质高效精益求精攻坚冲刺
确保拜祖大典安全节俭圆满出彩
千城地标亮节水 凝聚护水行动力
三月三 拜轩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受乡村新脉动
嵩山中草药成致富“千金方”
——药材变“药财”的故事正在登封发生
登封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李晓光

春分时节,万物生发,嵩岳大地春意盎然。

登封市中岳街道北高庄村村民徐海州奔忙在田间地头。“到了黄精返青生长的季节,这时候地下害虫开始萌动,需要及时进行防病灭菌,加强春季管护。”

目前,登封的中药材面积已达1.8万余亩,中草药种植户有数千。他们正通过辛勤的劳作,将嵩山中草药变成致富“千金方”。

优势:有个天然“中草药博物馆”

发展中药产业,登封有着独特的条件。

“嵩山位于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四季分明,溪、潭、瀑、河遍布,异常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沙性、黏性、壤性等质地优良土壤,为嵩山野生中草药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据登封学者吕宏军介绍,长期以来,当地形成了嵩山黄精、何首乌、金银花等世所公认的道地中药材,嵩山也被称为天然的“中草药博物馆”。医圣张仲景多年行医于嵩山地区,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南宋时期少林寺住持志隆禅师创办了“少林药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医药学”。

立足自然禀赋,从古至今嵩山地区一直有人工种植中草药的传统,涉及连翘、金银花、黄精、丹参数十个品种。

强基:提升种植水平

药材种植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

登封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种植规模相对较小,部分农户种植的标准化意识也不强,基本上都是“凭经验”“随大流”,造成药材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制约了嵩山中草药品牌的塑造。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