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上接一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近年来,登封市积极引导企业申报“名特优新”和“三品一标”产品,结合地域生态环境特点,做优做强地域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加强种植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明确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 在嵩山地区的中药材中,黄精可谓名贯古今。《本草图经》云:“黄精,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2024年,登封嵩山道地中药材黄精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草”。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专营店!”在石道乡当阳山的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内,郑州某健康管理公司的小程正忙得不亦乐乎,他每天要负责抖音平台的网络直播。忙里偷闲,他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笔账:种植黄精,无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平均亩产鲜黄精3000公斤以上,亩年均收益能达万元。如今,该公司带动农户种植林下黄精1500亩,并开发数十种黄精相关产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黄精变“黄金”。 而对于地处登封北部的唐庄镇来说,金银花是当地农民的“宝贝花”。五指岭(系嵩山余脉,唐庄北部一带)金银花,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颇为独特,形成了独特的品性。 “我们这里所产的金银花,泡在杯中直立而不沉,各项指标均为全国之冠,被国内外医药界赞誉为‘河南花’。为了提升药草种植品质和产量,我们每年都会对社员进行金银花耕作管理,预计今年的收成应该比往年还好。”说起金银花,唐庄镇塔水磨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吴小红很是自豪。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开发出了金银花蜂蜜等系列产品,带动农户种植金银花千余亩。 随着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药农们正生动演绎着药材变“药财”的故事。 提效:拉长产业链条 在种好中草药的基础上,强化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动“药材”变“药品”,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登封市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强化链条发展,延长药材加工产业链,借助规模和品牌效应,加快推进企业由单一的初加工向精制饮片、中成药生产、保健品、药食药膳预制品等生物医药多方面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登封产业集聚区某医药企业生产车间内,中药饮片智能化炮制生产线正在全负荷运转。“目前我们能够加工200多种中药饮片,产品主要销往江浙一带。厂内蒸煮线也是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可自动上料、称量、清洗、旋转、出料。”企业负责人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从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中药制造品质、培育名优中药品种、打造知名中药品牌等方面着手,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河南省、郑州市也明确提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这为登封市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登封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引导企业积极申报特色品牌,重点培育打造嵩山黄精等一批产得优、卖得好的农业“金字招牌”,强力助推登封乡村全面振兴。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