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加大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国
从严从细从实排查整治突出问题
切实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文化活力迸发奏响“春之声”
小番茄戴上“健康手环”
第十届美国旧金山海外 炎黄子孙拜祖大典举行
市政协十五届
二十八次主席会议召开
金融护航外贸“走出去”
市委政法委部署开展深入贯彻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导 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感受乡村新脉动
小番茄戴上“健康手环”
——科技大棚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工人正在给番茄人工授粉

本报记者 郭涛 文 通讯员 王洪涛 图

三月,走进新密市袁庄乡张华岭村的喜柿多农场,智能温控大棚内藤蔓缠绕的吊幔网架上,红宝石般的“酸甜果番茄”在绿叶间若隐若现,工人王大姐正给刚开花的番茄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更均匀,而且可以顺带疏花疏果,保持更好的顶端生长优势。”她扭头对记者笑道。

一颗种子的发现之旅

分拣车间,农场负责人陈紫帅抓起一把刚采收的番茄递给记者。记者尝了一个,入嘴爆汁,酸甜可口。“我们这儿的水果番茄,能让人一口回到小时候。”这位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的80后新农人手腕翻转间露出常年劳作的茧子,“当年为找这颗‘金豆子’,我们团队试种了近300个水果番茄品种。”

2017年,陈紫帅开始创业。细心的他发现市面上番茄品种普遍存在表皮较厚、风味欠佳等问题,难以满足都市消费升级需求。在不断试种的前提下,他最终锁定河南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酸甜果”本地品种。为了这颗直径不过5厘米的小番茄,他们做了30余次土壤测试,建立包含100多项指标的选种模型。如今,这颗凝聚着中原大地基因密码的喜柿多酸甜果,已成为年销30万公斤的“当家花旦”。

大棚里的“黑科技”

掀开3号草莓温室的保温帘,层层覆盖的地膜下面,陈紫帅拨开根茎指着水肥一体化设备介绍:“这套系统能精准控制水肥的比例、灌溉时间等参数。结合草莓低温花芽分化技术,去年我们实现草莓定植后75天成熟,比传统种植提前20多天上市。”

在隔壁的酸甜果无土栽培区,记者看到令人称奇的场景:植株根系悬空生长在特制管道中,(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