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习近平同波黑主席团轮值主席茨维亚诺维奇
就中国同波黑建交30周年互致贺电
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磅礴力量
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
向老挝人革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致唁电
加强全市森林防火工作 切实维护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奋力开创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新局面
在节气与烟火间“写诗”
一季度河南保税物流园区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超九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把郑州画给你看系列报道
在节气与烟火间“写诗”
——插画师袁小真的城市追光之旅
袁小真的作品(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苏瑜

二十四节气,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城市的呼吸。当春分的第一缕阳光掠过人民路的法桐,当大雪悄然覆盖二七塔的飞檐,郑州便在光阴的流转中显露出她深邃的面孔——一面是钢筋铁骨下蓬勃的现代脉搏,一面是烟火巷陌里绵长的旧日温情。这座城市的美,既在霓虹闪烁的CBD天际线,也在老街坊晾衣绳上摇晃的斑驳光影;既在商都遗址沉睡千年的陶片纹路,也在夜市摊主翻炒烩面时升腾的雾气。

袁小真是一位插画师,她用画笔将郑州的美、郑州的呼吸与心跳定格成永恒。在她笔下,郑州不再是一座被速度与效率定义的“火车拉来的城市”,而是一首关于记忆、温度的长诗。

候鸟归巢:从油画到插画的蜕变

2001年,袁小真从漯河考入郑州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那时的郑州,于她不过是一张朦胧的素描草稿:灰蒙蒙的天际线、嘈杂的火车站、老城区斑驳的砖墙。然而,四年的大学生活让她逐渐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肌理。她常在绿城广场写生,看梧桐叶在秋风中翻卷如金箔;也爱钻进棉纺厂的家属院,听老人们用河南话讲述“纺织城”的辉煌往事。

毕业后,她像许多年轻艺术家一样北上,试图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寻找答案。北京的快节奏与疏离感却让她迷茫:“地铁里的人群像沙丁鱼罐头,而我的画布上只有冰冷的几何色块。”直到2016年,一场名为“查无此地”的展览成为转折点。她以“绿城——旧时光,你是个美人”为主题,用插画重现郑州的梧桐街道与老厂房。当观众在一幅《绿荫密织的法国梧桐街》前驻足落泪时,她忽然明白:“艺术不必追逐远方,真正的共鸣往往生于脚下。” (下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