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光影盛宴见证十年芳华 市民争睹时代印记
本周多日最高 气温将达30℃
郑州交运“站点巴士” 今日开通郑州至上蔡新线
国际象棋爱好者 “棋”聚郑州较高下
信阳毛尖春茶节 “飘香”郑州商圈
千亩梨园邂逅非遗展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河南选手出彩全国田径 投掷项群赛前两站
吉光片羽,皆在笔墨之间
我市“小神枪手”闪耀 省青少年射击冠军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吉光片羽,皆在笔墨之间

(上接一版)就这样,一幅幅代表郑州早期文明的绘画被创作出来,它们诉说着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将科学严谨的考古工作不便表达的历史场景重现出来。吉光片羽,皆在笔墨之间;情真意切,俯仰已是千年。

对双槐树遗址和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的考证,又进一步催生了“星曜河洛”系列组画,而对双槐树遗址的宫殿布局与礼仪祭祀场景,赵曼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四件作品,她对仰韶文化彩陶的深入研究,如瓮棺的作用、不同时代的丧葬习俗与生死观、天文星象与彩陶纹样的关系等话题一一展开,旁征博引,如数家珍。赵曼说:“有的人爱上一座城,是因为某个人。而对我来说,这座城,就像一个人。”出生于新疆喀什,求学于西安,在河南郑州工作生活了20多年,她用画笔,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理解转化成艺术作品,也在其中融入了她的深沉敬意。

神游河洛

聚焦哲思于历法渊源

年轮,是树木生长一年的印记。二十四节气的周天流转,则是华夏先民生产生活的一个时间轮回。对河洛地区的考古与历史挖掘越多,赵曼越觉得自己所知甚少,而想要进一步精进创作内容,挣脱“还原与再现”的桎梏,力求让古人的哲学思想能够通过画作得到体现。于是以“北斗九星”为文化符号入画,成为她考古水墨创作的新方向。

作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地区大量遗址文物都与天文星象观测和历法有着深厚联系。从5300年前的北斗九星遗迹,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测景台,甚至沿用至今的老黄历,也来自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的观星台观测修订而成,圭表测日影,物候定节气,这里是天地之中,是建筑与天人合一的独特所在。2023年9月1日,“诗情画境·星曜河洛——赵曼水墨展”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开幕,50余件与“节气”“考古”“水文观测”相结合的作品,让广大美术爱好者通过历史之窗,纵览黄河文明的恢宏史诗。

不同于2020年展出的系列作品,“星曜河洛”组画,对“天地之中”概念不仅做了艺术化体现,更将画家创作过程中搜集的素材和系统知识整合为以“星”“曜”“河洛”为主题的三场系列讲座,三垣四象、北斗七星、二十八宿……从天空到地面,从季节更替到物候变迁,赵曼通过水獭、麋鹿、野鸡的习性变化,通过对星辰变幻的细节描摹,在文物之外,表达着对古人智慧的赞叹。

对于画家而言,作品最终要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画面的冲击力与美感才是艺术应该呈现的魅力,如何既用好文物和遗址的这些符号,又有创新表达,在“星曜河洛”之《天地之中》里,赵曼把象征华夏政权正统的周公测景台祭祀与九鼎成列钟鼓齐鸣置于画面中央,将大禹治水神话留下的启母石和夏启之母——怀孕的涂山氏女娇,以及地处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千亩良田中的北斗九星遗迹,对应着天空中的星辰,汉三阙上代表四象的青龙、朱雀,囊括于一件作品之中,既有汉画像砖的古风,又有华丽的神话色彩,因此这件作品也被央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纪录片收录在了《天地之中》专题片中,让更多人能看到艺术活化文物的风采。

积阅博览

播撒文化于江湖之远

隔行如隔山,画家跨界考古进行创作,其中困难可想而知。但对赵曼来说,这其中的缘分大概早在2001年就种下了,当时郑州市委宣传部推出《郑州典故》丛书,初来乍到尚不了解这座城市的她恰巧接手绘制插图,这使得郑州的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深深刻印在她心中。经过多年沉淀,她的视角从当代女性题材回归脚下这片大地,总觉得过往的作品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跨界考古的创作构思,才开始在她的作品中逐一浮现。

“考古是科学,追求严谨,艺术靠想象,追求浪漫,两者跨界融合创作,完全不同于人物勾勒与风景描摹。”赵曼说。她的书架摆满冯时、严文明、李学勤、刘静云等学者的著作,《夏商周断代工程》及每年的考古新发现她都会特别关注查询,对考古与人文历史相关的名家如徐旭生、张光直等人的著作也熟稔于心。“前期的知识积累虽然辛苦,但那种通过学习与深入思考获得的快乐和突破自我局限的成就感促使我不断前进着。”赵曼告诉记者。

画卷被人看到的机会毕竟有限,很多地方没有良好的展览环境,赵曼把她两次获得河南省青年人才扶持资金和郑州市文旅局创作资金支持的个展作品,打包整理到四个系列讲座中,形成了“文明探源我来说·考古水墨艺术科普”志愿项目,并于2024年成为中国志愿者协会河南分会“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首批入壳项目,在终审路演取得佳绩。作为郑州文旅派出的援疆干部,她在新疆石河子、哈密、乌鲁木齐等地,将自己在美术创作中所积累的考古知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为新疆基层工作者讲述文明同根、文化同源。现在,“星曜河洛”系列讲座已举办30多场,郑州地区遗址和出土文物与中国画的跨界解读正在为越来越多无法看到画展的观众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