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词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为你读诗”栏目,邀请喜爱诗歌的老师,为孩子们读诗、品诗,解读诗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带孩子们走进诗词的世界,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飞”:暮春时节,张志和踏船前往湖州拜访好友,在西塞山前望见白鹭展翅飞翔。眼前青山如黛,白鹭高飞,一青一白,一静一动,使这处鱼米之乡更显得生机盎然。 “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美。阳春三月,天气正暖,两岸盛开了红艳艳的桃花;青草茂盛,河水高涨,江南独有的鳜鱼接连跃出水面。词人徜徉于湖光山色之间,醉心于这幅美妙的水乡春汛图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渔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高处的青山衬白鹭,低处的鱼水伴桃花,渔人在这秀丽风景中悠然垂钓,自得其乐,而诗人同样沐浴在迷蒙雨丝中,共享这份愉悦。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作,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场景,山光水色,渔翁在侧,是一幅用诗作的山水画。张志和三岁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担任不少官职,但人生无常,在经历官场浮沉与亲人离世后,弃官而去,浪迹江湖,寄情山水,过着隐逸生活。唐代宗大历八年,张志和驾舟前往湖州拜谒好友颜真卿,此时正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二人即兴唱和,作词五首,《渔歌子》便是其中一首。此词一出,一时唱和者众多,远播海外,连后世的苏轼和黄庭坚也对这首词颇为喜爱,多次改编、续作。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在这首富有画意的词作中,感受到告别世俗的渔隐者沉醉于春日山水中的自由、闲适之情,体会到作者抛却世俗,与自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春日已到,风景正好,人生纵有万般不如意,但总能在自然之中寻觅到自己的一处安心所在。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