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韩枫桦 汪韶源 开展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有力保障。如何让八项规定精神入心入脑、开花结果、见行见效,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此,笔者认为,开展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提升政治站位,明确学习教育目标方向 1.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一要强化政治意义。这次学习教育要从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去看,要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准线”,是密切党群关系的“生命线”。二要强化规矩意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次学习教育要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漠视群众利益、脱离实际等顽疾,要运用典型案例剖析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不断增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紧迫感。三要强化历史担当。要从党的百年作风建设史中汲取经验,将学习教育与巡视整改、基层减负等工作结合起来,一体化推进“学查改促”,防止学用“两张皮”。 2.深化理论溯源,推进学习落实落细。一要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示范作用,杜绝特权思想和官僚主义。二要将学习目标具体化实践化。既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主题党日、干部培训必修内容,又要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避免“学归学、做归做”。三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学习教育走过场、打折扣等问题的发生。 3.对标国家战略,坚持创新发展。一要对标国家战略,结合河南省委“四高四争先”和郑州市委“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建设任务,聚焦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将这次学习教育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确保作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二要打造“郑州创新实践”新高地。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既要深刻领会其内涵,将其贯彻到郑州的发展实践中,又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二、统筹学习内容和规划,让学习教育落地见效 1.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政治责任。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刻领会其内涵和实质,还要精心安排学习教育活动,确保学习教育有序开展。同时,要对学习教育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明确责任分工。党委(党组)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落实“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要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责任到人。三要广泛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意义和学习教育成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学习教育成果推动作风建设成势见效。 2.把握学习内容,提升学习针对性。一要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学习教育过程中,针对领导干部、基层党员等不同群体,采取专题研讨、读书班等形式,加深对创新理论的学习理解,提升学习针对性。二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模式,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三要坚持上下“一盘棋”,总结历次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学习教育+检视整改+建章立制”的工作经验,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精心组织实施,压实各级责任,力戒形式主义,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创新学习方法,确保学习效果。一要根据领导干部、基层党员、关键岗位人员等不同群体,采取“以案为鉴、深查问题”模式,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让党员干部直观感受触碰红线的后果。二要建立学习档案数据库,实时跟踪党员干部学习进度与测试成绩。三要挖掘遵规守纪先进典型,通过事迹报告会,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和高质量发展动能。 三、聚焦痛点难点,深化问题整改 1.坚持“学用贯通”,防止“学用脱节”。一要强化学教与业务的融合。要把学习教育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破解“两张皮”顽疾,对关键岗位建立“风险图谱”管理制度,确保学习效果。二要创新理论实践载体,实现学习数据可视化、效果可量化。三要一体推进“三个倡导”。即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干实事”的会风和“接地气”的话风。改掉推诿扯皮、官腔官调、溜须拍马的话,多说大白话,敢讲真心话,坚决摒弃“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 2.突破传统模式,拓展学习教育渠道。一学习教育要突破传统宣教模式,构建“学—思—行”闭环,拓展学习教育方式渠道,推动理论入脑入心。同时,可引入“情景模拟+案例剖析”教学法,增设沉浸式教育项目,组织党员干部到庭审现场、廉政教育基地开展情景教学,强化代入感和震慑力。二要针对监督手段滞后问题,将公务接待、差旅报销等业务流程数字化,实现“业务流、资金流、审批流”穿透式监管。三要推广日常“伴随式学习”模式。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全时空渗透式学习”,根据干部岗位自动推送定制化学习内容。 3.坚持“标本兼治”,提升学习的精准性。一要防止学习教育“碎片化”问题。要提升学习教育的精准性,每月向党员干部推送《八项规定执行风险图谱》《新型违纪行为识别手册》等定制化课程。二要防止学习教育“浅表化”问题。查摆问题是这次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既要查摆共性问题,也要查摆共性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具体表现,还要查摆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存在的特殊问题。三要防止学习教育“突击化”问题。针对“突击补课”“临时抱佛脚”等现象,要建立“双线监督”体系,线上依托大数据平台监测学习轨迹,线下通过“三查联动”机制压实责任,实现从“应付检查”到“知行合一”的质变。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深化学习教育成效 1.筑牢制度保障刚性约束根基。一是健全完善“全覆盖”制度。这次学习教育不仅要涵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还要包括广大群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让参与者在实际行动中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同时,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教育方式。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在线学习等形式,确保学习教育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此外,完善学习教育的考核机制,将学习成果与个人绩效、晋升等挂钩,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学习教育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确保“全覆盖”制度的真正落实。二要锻造“全链条”约束制度。既要运用述职评议、民主生活会进行“政治体检”,更要用好“大数据+监督”手段,以技术赋能监管、以问责倒逼落实,切实织密立体化防控网络。要建立“回溯问责”机制,对巡视审计发现的“隐形吃喝”“虚列名目发放补贴”等问题,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同时倒查制度执行、监督等环节的失职行为。三要打造“全要素”监督制度。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实施“三单管理”,即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成效清单。 2.拓展成果转化路径。一要健全完善“学查改”推进机制,既要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涵和要求,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又要全面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标准排查单位个人存在的问题,开展部门内部互查,通过同事之间的相互监督,发现潜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排查出的问题,明确整改目标、措施和时限,加强跟踪督促,建立长效机制。二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让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正成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和风向标。开展“转作风、办实事”专项行动,通过“民生热线”收集急难愁盼,建立“扫码评价”“一键举报”等数字化监督渠道,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推动作风建设成果惠及群众。三要健全完善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要整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从制度设计、技术赋能、监督闭环、考核等多维度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3.强化创新思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在学习教育中,强化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如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推出线上互动学习平台等,让学习更加便捷、有趣。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示八项规定的内容和意义,使学习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一方面,将学习教育与党性教育相融合。通过开展党性教育活动,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八项规定精神是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从而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另一方面,将学习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相融合。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廉政文艺演出、廉政书画展览等,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单位:郑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