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特色种植让乡村变“香村”
以营商环境之“优”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小麦田管关键期 科学灌溉保丰收
金水区举办数字科技生态企业对接会
优质服务“有温度”帮助企业解难题
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 联合概念验证中心正式签约
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工业增长跑出加速度
信用赋能基层治理 共享工具成便民新服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信用赋能基层治理 共享工具成便民新服务

本报讯(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王保森 文/图)“多亏了咱们的共享工具室,我家的漏水水管当天就修好了。”日前,中原区林山寨街道一中社区党委创新设立的共享维修工具“百宝屋”成为居民热议的暖心工程。

居家生活,跑冒滴漏维修如家常便饭,然而没有维修工具让人犯难,家家备齐维修工具要花不少钱。中原区林山寨街道一中社区党委为解决居民面临的共性问题,筹建了一个共享的工具“百宝屋”,不仅解决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工具荒”难题,还以信用体系为纽带,探索出“资源共享+邻里互助”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一中社区共有楼院19个,其中无主管楼院13个,作为典型的老旧社区,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与数字化鸿沟的双重考验。辖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31.1%,去年仅水电、灯泡、下水道维修类诉求就有57件,但传统维修方式存在响应慢、收费乱等问题。

一中社区党委筹资金、买工具、宣传推广,今年2月初共享工具室正式投入使用。走进工具室,这个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里整齐陈列着40余类“民生百宝”,从家用梯、高枝锯、钳子、修木剪刀到轮椅、血压计、风筝、乒乓球等,共计300多件(如图)。

有了共享维修工具,如何管理防丢失?成了社区思考的问题。他们通过信用积分+共享服务,创新建立“信用积分+共享服务”机制。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文明督导等活动累积信用分,可优先借用“抢手”的工具,形成“奉献—积累—回馈”的良性循环。居民还可以通过联系各自的微网格长、楼院长进行免费借用,为更好服务居民,社区成立维修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构建起“自主维修+专业服务”的双轨体系。

“过去家里换个灯泡都要折腾好几天。”家住文化宫路100号院的杨先生介绍,今年3月家里卫生间水管漏水,通过共享工具室不仅借到工具,工作人员还帮忙联系了水电师傅,从登记到解决问题只用了两小时。

为确保服务精准对接需求,一中社区依托书记大走访、网格长日常巡查、网格员逐户走访等整理“需求清单”,收集到20余条工具需求建议。如今工具室里的“明星工具”——高枝锯,正是根据居民反映的“绿植修剪难”问题特别添置的。“现在找地暖维修师傅就像点外卖,价格透明还有售后保障。”刚做完地暖清洗的李阿姨满意地说。

共享工具室运行两个多月以来,一中社区便民服务站已经产生了连锁效应,退休维修工捐赠螺丝刀、钳子6把,微网格长将自家闲置的铁锤拿来了,热心居民把家里的铁锹也送来了……截至目前,一中社区“共享工具室”累计解决居民急难问题31件,工具完好率达98%。

从“工具共享”到“信任共享”,再到“邻里互助”,一中社区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老旧小区治理生态。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基层治理创新最生动的注脚。

一中社区把“一中社区共享工具室”作为践行为民服务的微阵地,把每次邻里互助都化作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把为民实事做到“群众看得见,群众够得着”,通过小民生大服务,助推辖区楼院自管、居民自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