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供需对接纾解就业压力
既要有管理 也要优服务
畅通以旧换新回收链
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动起来”
农村垃圾治理中的实干逻辑
“企规”不能任性
免费服务区走红: 民营企业的“暖心账本”该如何算
露营不要“露”出一片狼藉
“情绪消费”崛起:年轻人为何愿意为“快乐”买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露营不要“露”出一片狼藉

当前正值踏青春游高峰,山野间、河畔旁、公园里,随处可见支起的帐篷与天幕。然而,记者走访多个热门露营地发现,明火烧烤、乱丢垃圾、风绳乱绑、侵占绿地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惬意与自由背后隐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

与过去的“风餐露宿”不同,当下的野外露营愈发精致。带电源、拉天幕、摆投影、搞餐车、弄烧烤……装备越来越全,花活越来越多。如果说是在成熟专业的露营基地也就罢了,但大量露营扎堆在一些不具备基础设施的户外区域,很容易出现帐篷之间间距过小、电器使用混乱等问题,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意外。

爱好露营,向往绿色生活,更应绷紧文明与安全这根弦。事实上,户外圈一直坚守着“对环境的最小冲击法则”,要求在户外活动的全时段都考虑环保因素,做到尊重大自然。当然,露营行为的规范,不仅靠露营者自觉,也需要相关部门的引导与管理。对于屡禁不止的不文明行为,更应加大管理力度,倒逼一些人增强环保与安全意识,真正做到“轻装来、无痕去”。

“露营+钓鱼”“露营+沙滩派对”“露营+篝火晚会”……层出不穷的露营新玩法不断丰富着游客的出游体验,延长着露营经济的产业链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2139.7亿元,预计今年露营产业能够带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除了用“立规矩”的方式,也可以在公共空间管理上进行优化。是否可以探索设置更多便民露营公园?城市公园设计能否包含露营需求?扩大优质露营场所供给,避免无处可选只能扎堆儿,不失为一种更值得期待的治理方案。

露营不仅是人与自然的相遇,更应是人与自然的善意对话。游客自觉、监管有力、场地丰富,露营就不会“露”出一片狼藉,更多人便可畅享诗意栖居。 鲍 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