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一份内涵丰蕴的镜鉴
作家的自信
紫气东来(国画)
天女散花
父亲的“金句”
《天下良田》:中原乡村十年转型的文学史诗
吃 了 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父亲的“金句”

♣ 周振国

父亲话不多,没上过学的他更不喜欢煞有其事地讲道理,但这并不妨碍他有时也随口冒出个把“金句”来。

小时候我常被送往外曾祖母(我们当地叫太太)家小住。太太家在圩区,圩区水多,河道四通八达,人们下田地或进出村子,常以船代步。太太屋后便是荷塘,荷塘通着河道。有一次父亲送我过来,我看太太家的小船泊在屋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上去划。小船我常坐,就是没划过,结果由于不得要领,船在水中边打转转边远离岸边,吓得我边哭边大声喊“救命”。父亲听到哭喊声立马从屋后门奔了出来,并迅速蹚水过来稳住船身,然后边哄我边教我划船,嘴里喃喃着:“行船身要正。”情绪稳定下来的我照着父亲教的努力把身体摆正着划,船果然不转了,并缓缓向前驰去。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划船,虽然以后没有多少行船的经历,但父亲的“行船身要正”这句话,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其实人生如行船,也得身正才行,恐怕这也正是父亲要教我的。

跟着父亲去打鱼,是我儿时欢乐美好的时光之一。父亲打鱼在当地颇有些名气,逢年过节生产队打鱼一般都请父亲开头网。父亲打鱼有些讲究,撒网后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提留一下网绳,再观察一下水面,看有什么动静,有鱼没鱼鱼大鱼小鱼多鱼少他基本上就能估摸个大概。不过偶尔也有意外,就是撒网后啥感觉也没有,但在收网的最后一刻,却突然从网里蹿出一条大鱼,溜之乎也。这时父亲往往会懊恼得直拍大腿,嘴上啧啧嗔怪:“稀罕,一点动静都没有!”冷不丁逃网的鱼,大多是深水鱼,如黑鱼、鲤鱼等,像浅水鱼如鲢鱼、鳙鱼等,往往还没怎么着呢,就又蹦又跳地把人搞得兴奋得不行。

多年后,我已是部队的一名军官,一次回家探亲,有件事我处理得有点急,父亲看我有点绷不住,就说了句:“鱼不惊,水不动!” 当时我心里一震。事后我常以“鱼不惊,水不动”来提醒自己,遇事要沉得住气。

“蛇有蛇路,鳖有鳖路,螃蟹自有横爬的路。”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的是人要走自己的路,听着有点俗,但意思和画面感都有了。父亲儿时曾跟爷爷在水上讨生活十多年,所以他对人生的一些认知和经验,便深深地打上了这段时光的印记。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我们请已退休的父亲来照看了一年。女儿小时捣得欢,爷俩喜欢在一起逗乐。有一次,女儿被逗得乐不可支,我就问:“乐什么呢?”女儿边笑边夸张地对我来了句:“孬子孬,吃鱼泡!”我没反应过来,父亲在一旁搭腔说,逗乐呢。原来“孬子孬,吃鱼泡”是父亲逗女儿的一句乐子,听着有点无厘头,但架不住女儿喜欢。可话说回来,鱼泡过去在江南水乡也真的没人乐意吃,不似现在,烧成鱼杂,成了佳鲜美味,制成鱼胶,跻身上等营养品。

5年前的一天,我们回老家探望父亲,那时父亲已86岁高龄,且重病在身,但一大家人团聚,仍是其乐融融。其间,我们视频连线已远赴国外留学的女儿,并让女儿先跟爷爷视频,没曾想视频中爷孙俩还拿“孬子孬,吃鱼泡”来逗乐。女儿平时大大咧咧的,但那天她跟爷爷说再见时,爷爷不舍,她竟也忍不住湿了眼角。谁料想几天后,父亲就走了。如今“孬子孬,吃鱼泡”已成为我们全家逗乐的“金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