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词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风霜雨露,到草木鸟兽,从家国情深,到塞外战场,感化孩子对天地草木、人生聚散的关怀,诗词能提升孩子的心灵品质,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文学修养的人。“为你读诗”栏目,邀请喜爱诗歌的老师,为孩子们读诗、品诗,解读诗词的含义和创作背景,带孩子们走进诗词的世界,让他们真正爱上古诗词,并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风”和“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社会变革。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层层禁锢,思想被严重束缚,就如同沉重的枷锁,锁住了人们前行的脚步。想要让九州焕发生机,只能依靠风雷这样有打破束缚能力的强大力量。 “风雷”之上冠以“恃”字,表明挽救危亡,振兴国家,除了急风惊雷之外,别无他途,足见诗人的敏锐眼光和斗争精神。“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当列强的坚船利炮叩响国门,古老的华夏大地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可清王朝依旧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对内高压统治,对外妥协退让。在这种背景下,龚自珍的这首诗犹如一道划破夜空的闪电。学术上,“汉学”“宋学”的烦琐考证盛行,知识分子们埋头故纸堆,远离现实问题;经济领域,传统的小农经济遭到西方商品倾销的冲击,却因守旧的政策难以转型;军事层面,装备陈旧、战术落后,与列强的差距日益拉大。而社会风气更是每况愈下,奢靡之风在权贵阶层蔓延,底层百姓则生活困苦,苦不堪言。龚自珍深刻感受到了全方位的衰败与沉闷,所以发出“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喟叹。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诗人认为,社会变革的力量来源于人才,而朝廷该做的就是不要拘泥于规矩,广纳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显示诗人变革的信心。在国家发展的漫长进程中,人才始终是关键因素,龚自珍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才会向“天公”发出这般急切而又充满希望的呼吁。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政治理念的诗,诗人对清朝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十分痛心。社会如一潭死水荡不起半点波澜,朝堂之上人人明哲保身,一言不发。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彼时的九州大地虽深陷困境,但诗人的呐喊为后世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让后来者明白,即便身处黑暗,也要心怀憧憬,为打破桎梏、追求光明而不懈努力。就如同历史长河中诸多仁人志士受这首诗的感召,前赴后继投身变革,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