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5版:综合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记者 王战龙)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省2025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及防灾减灾宣传周我省相关活动安排,并回答媒体关注问题。 多项活动提升公众安全意识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河南将开展多项活动,提升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科普宣传方面,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持续扩大宣传声势;举办“2025第二届中部地区防灾减灾科学技术大会”,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电信运营商在宣传周期间发送一批防灾减灾科普短信,扩大防灾减灾宣传覆盖面;面向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在隐患排查方面,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部位隐患排查活动,动员全省6.6万余名基层灾害信息员,对身边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 在强化应急演练和应急准备方面,将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使命2025——河南防汛应急综合演练”活动,全面检验我省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同时,注重群众参与,突出应急疏散和紧急避险基层演练,强化灾害预判和先期处置。指导基层及早修订预案,强调基层预案“一张纸”,突出简洁实用。 今年汛期,也将在多灾易灾地区和重点时段预置抢险救援队伍和应急物资装备,确保一旦发生灾情险情,能够快速高效处置。 今年汛期河南降水偏多、气温偏高 今年汛期,河南天气状况如何? 发布会上,河南省气象局研判认为,预计2025年河南汛期气候状况总体偏差,降水偏多,气温偏高。具体有以下三个特点:降水分布不均,旱涝风险叠加。河南降水“北多南少”,旱涝并存、旱涝急转风险较高;流域性洪涝威胁突出。黄河流域中下游、海河流域涝情重于旱情,阶段性洪涝灾害明显,整体汛情较重;高温热浪风险显著。全省气温普遍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其中豫南大部偏高1℃~2℃,出现高温热浪的风险高。 建议重点关注当前旱情对小麦不利影响、降水极端性强、强对流天气频繁、高温日数偏多等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旱情对小麦不利影响。河南小麦正处于灌浆期,豫南部分区域已进入灌浆中后期,当前河南干旱持续发展,5月中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较高,可能影响小麦正常灌浆。 二是降水极端性强。强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局地强降水较强,流域性洪涝气象风险高,豫北、豫西以及豫南部分山区出现山洪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北上台风易引发极端强降水,需防范城市暴雨积涝和山洪地质灾害。 三是强对流天气频繁。全球变暖背景下,短时强降水的频率和强度增加,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较为频繁,局地致灾性强,需采取措施降低对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的影响。 四是高温日数偏多。河南气温整体偏高,豫南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和气象干旱,需防范高温干旱复合型气象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水资源调度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构建全链条、社会化地质灾害防范体系 作为灾害多发省份,近年来,河南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防灾减灾抗灾成效显著,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构建起了全链条、社会化地质灾害防范体系。“十四五”以来,安排治理项目71个,治理消除隐患点251处,地质灾害隐患数量持续减少;新建自动化监测台站241处,安装设备1454台,实现隐患监测、及时预警、人员撤离闭环管理;完成70个地质灾害易发县风险调查评价,进一步掌握风险底数。 “六大”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助力安全度汛 在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安全度汛方面,河南省从水利工程体系、指挥调度体系、防汛责任体系、防洪预案体系、监测预警体系、要素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立健全了水旱灾害防御体系。 积极推进防灾减灾教育进校园 学生群体的防灾减灾教育关乎千万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全稳定。作为教育大省,河南教育系统通过推进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持续强化“1530”安全教育模式、紧扣主题节点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科普防灾减灾知识、组织应急疏散演练等方面,不断拓展师生群体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