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李 杨 防灾减灾教育是校园安全的基石,更是生命教育的必修课。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我市各校积极响应号召,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通过理论教学、实战演练、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将防灾知识融入课堂、浸润日常,逐步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域联动”的安全教育网络,为师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以“练”筑防 提升应急能力 5月9日上午,二七区建新街小学的校园内响起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全校师生迅速进入应急状态。这场以“提升应急能力,守护生命安全”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练,从理论到实践层层推进,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教育课。 活动前,各班班主任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方式,详细讲解地震、火灾等灾害的避险要点。“课桌三角区”模拟体验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迅速完成抱头蜷身固定避难的标准动作。借助视频,师生清晰掌握了“一躲避、二撤离、三集合”的行动口令。 随着警报声响起,全体师生严格按照室内避险标准动作完成自我保护,在班主任和辅导老师的引导陪伴下弯腰沿墙快速撤离。安全抵达行知校园大操场指定区域后,各年级按要求快速完成人数清点与汇报。学生观察员代表从“路线合理性”“动作规范性”“协作有序性”三个维度进行了现场点评。此次演练活动以“理论教学+模拟训练+实战检验”的方式开展,有效强化了师生应急知识掌握和疏散技能提升,更让安全意识深植师生心中。 多维联动 活动力求实效 5月8日至12日,二七区政通路小学围绕防灾减灾主题,组织开展了防震演练、科普观影、主题演讲等系列活动,形成“学、练、悟”一体化的教育闭环。 防震演练中,全校师生反应迅速、撤离有序,展现扎实的应急素养。在随后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结合视频、图片向学生讲解灾害成因与避险技巧。同学们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并在观看后展开讨论:如果地震时在楼梯间该怎么办?被困时如何发出求救信号?通过视频学习,大家掌握了更多实用的防灾知识。 升旗仪式上,“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主题演讲更是将系列活动推向高潮,让全校师生进一步增强了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应急能力。同学们纷纷表示:“学习防灾知识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负责。” 预防为先 浸润日常点滴 5月12日清晨,管城回族区紫东路小学的操场上,一场以“防灾减灾 预防为先”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庄严举行。少先队员代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可能突如其来,因而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至关重要,如地震时寻找安全角落躲避、火灾时正确使用灭火器和逃生方法等,这些知识能在危急时刻守护生命安全。” 四三中队辅导员唐林杰的国旗下讲话将活动推向深入,他强调要在日常点滴中学习防灾减灾知识,通过实际行动将防灾减灾的理念融入生活。此次升旗仪式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使“预防为主”的理念深入人心。 以“实”砺剑 筑牢生命防线 为强化师生防震安全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于5月13日开展防震应急避险演练活动,以实战化演练拧紧安全“责任阀”,共筑生命“防护网”。 演练前,各班级通过“防灾减灾小课堂”主题班会,让学生们认识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及地震来临时的快速避险方法。“躲在课桌下时要护住头部”“疏散时不能推挤”……孩子们认真记录要点,稚嫩的脸庞写满对安全的重视。 “呜——”警报声划破校园的宁静。教室内,老师发出避险口令,学生迅速抱头蹲在课桌下,蜷曲身体保护要害。待“疏散信号”发出,老师们手持指挥旗,引导学生弯腰低姿、捂住口鼻,按预定路线有序撤离至操场空旷区域。整个过程紧张有序,3分钟内,全校师生全部安全集结,无一人慌乱滞留。演练结束后,三校区总指挥对本次演练进行了总结,强调了防震演练的重要性及实战意义。“沉浸式”演练,让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肌肉记忆,为生命筑起“防护墙”。此次活动,不仅强化了学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协同性,更通过仪式教育激发了师生珍爱生命、防患未然的责任感。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