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人间天河”穿城过
科技创新 郑州向“新”
郑州博物馆获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数”城网事 众“智”成城
河南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数”城网事 众“智”成城

(上接一版)城市治理,最怕的是盲点、堵点。

在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推进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过程中,郑州在城市社区(村)、小区(楼院)以300~500户为标准划分社区网格,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划分农村网格,按照“50~70户、2小时内完成入户排查、宣传动员”的标准划分社区微网格,在郑州东站、CBD等重点区域和学校、医院、企业等重点部位,按需设置专属网格。

目前,全市共设置网格19208个、专属网格4707个,绘制全市统一、多方共享、动态更新、精准识别的二维高清网格电子地图,实现政法综治、城管、信访、市场监管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体系。

一网融百业

走进惠济区元溯农产品批发市场专属网格,商户老周展示着他的“数字帮手”——溯源智慧秤,它融合了称重计量、信息追溯、移动支付等功能。其中,“AI识菜”功能利用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放上商品,系统马上就能自动识别、计价。

“我们开发这些系统有五六年了,每年都在持续升级开发。”市场总经理钱立拿着一根黄瓜放在秤盘上,液晶显示屏立刻就显示出黄瓜的品名、重量和价格。

黄河金水段专属网格的“智能石头”,能感知水位高低、流量多少、堤防安全;管城经开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利用BIM、CIM技术建模,实现10961家市场主体、122家四上企业、14个重点项目“一屏全观、一看到底”……这种跨界融合的“数智生态”,正在郑州开启多点开花的城市智能体建设新局面。

去年以来,郑州以数字化平台为基座,统筹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积极推进12345热线、文明创建、110报警服务台、数字城管等多平台合一、多业务融入,推动队伍、业务、数据全面融入网格化治理体系,打造“大综合一体化”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着力实现重点领域“一网统管”。

以110报警服务台为例,在我市110报警服务台的日常接警中,存在大量非警务类警情占用有限警务资源的情况,通过组织融合、双格嵌套,动态保持派出所对应街道(乡镇)、警务室对应社区(村)、警务工作站对应重点专属网格,并通过平台联通、业务联动,将110报警服务台与网格化平台打通,明晰警务类事项,实现数据通、业务通。发挥网格化平台组织优势,建立协调转办机制,把非警务事项推送到相关责任部门,高位监督加快解决。

前不久,上街区公安分局接到一商户报警求助,称楼上漏水状况已持续较长时间,其间已联系物业维修,可问题却始终未得到解决。民警接警后,经过详细沟通,将该事件推送至网格化平台。

上街区城运中心接件后,立即派单至中心路街道城运中心。中心路街道城运中心迅速将该事件转派至江南小镇社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立即赶赴现场了解情况,随后与物业维修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协调维修力量前往现场进行维修。在各方的紧密配合与高效协作下,报警后3个小时,漏水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搭建起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治理桥梁,凝聚起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一网连民心

时值盛夏,华灯初上的郑州车水马龙,二七区五里堡街道棉纺东路社区一角,一场因私家车占用消防通道的停车纠纷,已在微网格长的“前哨”预警中消弭于无形。

4月中旬,棉纺东路社区微网格长发现,小区内车辆停放秩序日渐混乱,不少私家车随意占用消防通道,埋下重大消防安全隐患。走访统计后,微网格长发现该小区日均违规停放车辆达20余辆,群众对此反映强烈,解决停车难题成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当务之急。

微网格长上报事件后,棉纺东路社区书记随即带队走访郑州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等共建单位,双方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启动“红色议事会”,搭建起政府、社区、单位多方参与的协商议事平台。

72小时后,依托于郑州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停车场夜间闲置资源的13个错时共享车位应运而生,“夜晚免费停、白天灵活用”的共享模式、智能道闸系统和清晰的交通标线,让车辆停放变得井然有序。

这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智慧,已沉淀为三级城运中心的标准化流程。

2024年,郑州市于全国率先在党委部门设立“市委智慧城市运行办公室”,集约化建设市县乡三级城运中心,打造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和扁平化管理体系,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已一体化建设市县乡三级事项库,优化事件处置流程。按照“职责清晰一键办、‘三跨’事件协同办、复杂事件指定办”的原则,构建起问题自动发现、任务智能分派、信息直达基层、结果跟踪反馈的智慧化工作闭环。

同时,从个性问题解决向共性问题分析延伸,先后解决绿地停车类、“一环十横十纵”工程交通信号灯移交类、课外培训预付卡退费类等问题,推动“由处置一件事到解决一批事,再到预防一类事”的转变。

截至今年4月30日,共会商“三跨”事件3444件,已办结3331件,处置中113件,办结率96.7%。

从居民生活到企业运营,从楼宇分布到社会组织,在郑州,织密组织网络的“红色引擎”激活了基层末梢神经,4000余名进网格历练的优秀年轻干部与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劳模“五老”智囊团跨代际联动,11652名“五员一律”组成的平安建设力量、3112名公安民辅警和689名城管执法队员、协管员纳入网格化组织架构,4800余名外卖骑手和快递小哥等参与网格化治理的新就业群体,宛如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流动哨兵”,他们的电动车把手上不仅载着热腾腾的餐食,更搭载着即时上报的社情民意。这支由党员干部、专业团队、银发智者、青春力量构成的治理矩阵,正在将“民情大数据”转化为温暖的城市温度。

从商代亳都“井”字形街巷的治理雏形,到今日一格管全面、一屏观全域、一网统全局、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一融促创新、一制保安全“七个一”数智治理新格局,郑州这座自商代肇始的“盛民之城”,始终将“为民”二字根植于执政理念、镌刻于治理基因。下一步,郑州将以智能体城市建设为总平台、总抓手,着力打造高效能治理的“平安郑州”、高品质生活的“幸福郑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郑州”、虚实共生的“智慧郑州”,续写数字时代“城民共兴”的郑州答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