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紧日子”保障“好日子”
城市更新务必坚持实事求是
文旅发展要出实招做实事
拉直“轨道”,破除“内卷”
让草根经济向阳生长
低碳即收益
让乡村“土特产”变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
从婚姻登记改革看身份证明简化之道
“王树国三问”,答案藏在变革中
平台治理需兼顾商家与消费者权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市更新务必坚持实事求是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通过优化提升每座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各种资源和功能,适应市民对人居环境、城市功能及品质的新需求。这个过程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每个肌体的健康程度、代谢水平不同,有机物的合成、降解也会有差异。因此,城市更新并非简单的拆旧建新,在过程上必须注重系统性,在方式上也要立足差异性。

一方面,尽力而为做好“必答题”。大部分城市里都存在一些市民迫切希望改造的老旧小区和陈旧设施,这些地方设施设备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还有一些老旧厂房、历史街区等资源,尽管已经不再发挥建设之初的作用,但却是见证一座城市成长的宝贵记忆,经过改造可以实现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因此,城市更新要优先补齐影响城市基本功能的短板弱项,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合理盘活闲置资源。

另一方面,量力而行慎做“超纲题”。近年来,有的地方在城市更新中建设布局功能适度超前的项目,有的摊子铺得太大超过了资金平衡范围。对这些项目,应进行科学论证,特别是在资金来源上要统筹考虑,切不可盲目举债大拆大建。否则,一旦资金跟不上,就会影响项目建设和功能,甚至会有烂尾风险,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同时,力戒形式主义杜绝“跑偏题”。城市更新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全面检验,既要经得起实际效果的检验,也要经得起老百姓口碑和时间的检验,最怕出现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既没有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完善,也浪费了资金。因此,在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时,要摈弃“大干快上”的冲动,修炼“绣花功夫”的定力,确保每个改造方案都经得起民意丈量、每个建设项目都扛得住时间检验,让城市真正成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实依托。 陈发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