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夏日的郑州,绿荫浓密、炽烈鲜活,处处蒸腾着向上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的行进足迹,为郑州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点亮了新时代的奋进坐标。从战略擘画到民生关切,从全局视野到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既为郑州标注了新的历史方位,更赋予这座国家中心城市在新发展格局中“挑大梁、走在前”的时代使命。 “把历史视角、战略思维,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来”。牢记嘱托、接续奋进,郑州正以千年古都文脉与现代特大城市肌理交融共生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晨光里的黄河滩涂,芦苇荡翻涌着金浪,晨跑的市民沿着生态廊道追逐日出;正午的郑东新区智慧岛,数字经济企业的数据流与“创新驱动”的要求同频共振;傍晚的磨街等文创园区,新业态与新创意层出不穷,让曾经的旧厂区变身成年轻人含量最高的区域;子夜的高铁东站,交织有序的轨道上,列车带着生鲜百货与科技研发产品,向南北西东奔赴。“风劲潮涌正扬帆,奋楫逐浪向未来”,当“两高四着力”的战略部署遇见郑州的实干担当,郑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持续强作风,共奏团结奋进大合唱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徙木立信之举,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标志性措施。”自全市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一体推进“学查改”,持续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落,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市委班子率先垂范,切实扛起主体责任,通过举办专题读书班、深入研讨交流、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等多种形式,带头深学细悟。在市委的示范引领下,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响应,精心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懂弄通、入脑入心上下功夫,自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严格对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要求,聚焦公务接待、会议活动、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等关键领域和环节,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和薄弱短板,动真碰硬查处典型案件,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有效强化了震慑效应。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通过此次学习教育,全市党员干部队伍的纪律意识和规矩观念显著增强,崇尚实干、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当前,郑州正紧抓学习教育收官前的关键阶段,坚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不可逾越的铁规矩、硬杠杠,持续深化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作风保障,奋力谱写团结奋进的时代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唱响中原崛起最强音 比亚迪郑州基地的机械臂精准舞动,一台台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郑州这座新兴的“汽车之城”正以工业筋骨撑起发展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郑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各项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点纷呈的“期中答卷”,中原腹地展现出蓬勃向上的强劲动能。 蜜雪冰城成功上市、总部成为年轻人喜爱的热门打卡地,Labubu潮玩风靡五洲、独特设计惊艳世界,胖东来落地郑东新区、万众期待重塑商业标杆……以打造中华经典、世界品牌、时代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郑州高水平推进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建设,加大老字号企业培育,加力扩围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力发展直播经济,城市“烟火气”升腾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活力。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郑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积极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创新生态,引育一流创新团队;围绕“7+20”重点产业链群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智转数改”,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郑州制造”向“郑州智造”跃迁的路径日益清晰。 郑州都市圈建设提速提质提效,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速成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郑州都市圈规划实施进入快车道,交通“硬联通”再升级、“半小时通勤圈”加速构建,产业“共链强链”显成效、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显著提升,服务“软联通”更便捷、政务服务“跨市通办”事项拓展至300项以上,都市圈居民尽享“同城生活”便利。 积极服务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链接全球的通道优势日益凸显。“空中丝路”持续领跑,郑州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稳居中部第一,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更加稳固;“陆上丝路”扩量提质,中欧班列开行频次、货值再创新高,多式联运体系效能持续提升;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制度型开放迈出新步伐,吸引一批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项目落地,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加速集聚。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农业强”,单产提升行动硕果累累,优质良种攻关蹄疾步稳;聚焦“农民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2个国家级、省级产业强镇熠熠生辉;聚焦“农村美”,和美乡村示范村点缀如珠,6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绽放光彩;聚焦“县域兴”,规划建设对标主城,对标主城区提升县域规划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推动省级开发区晋位升级,城乡融合步伐铿锵。 “美丽郑州”徐徐铺展,“公园城市”诗意栖居。着力描绘“山映城、水润城、绿荫城、景融城”的生态长卷,黄河生态廊道绿意绵延,百座公园游园星罗棋布,“推窗见绿、漫步入园”成为生活日常,金水河、贾鲁河等滨水空间焕发新活力,成为市民亲水乐水的城市客厅。蓝天保卫战捷报频传,碧水清流焕发光彩,净土屏障坚实筑牢,城市发展的“含绿量”与“含新量”比翼齐飞。 创新驱动点燃强引擎,产业升级筑牢硬支撑,民生为本提升幸福感。郑州正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劲闯劲,在河南高质量发展征程上挑大梁、走在前。 高效能治理,书写大城善治新乐章 城市治理,是映照民生温度的镜面,更是检验发展成色的标尺。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城市治理重要论述的指引下,郑州以“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为笔,以机制创新为墨,用智慧赋能点亮城市治理的科技之光,在中原大地上精心共谱共建共享的和谐乐章。 近年来,郑州把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作为总抓手、总平台、总引擎,以党的组织优势与数字技术优势叠加融合为重点,以三级城运体系和基层网格体系建设为载体,构筑一核统多元、一格管全面、一网揽全局、一屏观全域、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一融助创新、一法促善治、一制保安全“九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新体系,为破解超大特大城市治理难题探索了“郑州方案”,闯出一条网格化、网络化、智能化、法治化、现代化的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最鲜明的底色。二七塔商圈,地跨3区5办、汇聚22个商业体、日均几十万人次流动的“黄金商圈”,曾因管理交叉、诉求多元而矛盾频现。如今,党建引领的商圈专属网格如纽带般串联起20家成员单位,曾经的管理洼地,正蝶变为服务高地,城市最热闹的地方涌动着最温暖的治理力量。数字赋能,点亮智慧治理“科技眼”。金水区正弘商圈,物业与外卖小哥常因停车位寸土必争,数据赋能下找到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如今,潮汐车位的动态调整似“润滑剂”般消解矛盾,科技赋能的治理智慧,让城市的硬设施更有软温度。众智聚力,共谱多元共治“协奏曲”。基层治理的和弦,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奏,“五老”人员的温暖回应、积极参与,为基层治理增添了宝贵的“经验密码”;4800余名外卖小哥、快递员化身“移动网格员”,电动车轮丈量着城市的每一条街巷,“随手拍”功能记录着路面的每处问题,他们的“飞行日志”,正成为治理数据库里最接地气的“民生地图”。 从党建引领的“根”到科技赋能的“翼”,从多元共治的“魂”到民生幸福的“果”,郑州的城市治理正走出一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新路径。如今,无论在城区、街道还是市(县)、乡村,看见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治理智慧,更是千万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打造人文之城,咏唱历史文化新曲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牢记领袖嘱托、践行省委要求,既流淌着华夏文明基因、又跃动着时代脉搏的郑州,正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现代文化,着力打造人文之城。 守正方能创新,传承才有未来。近年来,郑州坚持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构建包容共情多元的人文氛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要宣传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创新性表达,不断擦亮“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大力实施文艺文化精品工程,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文化生活需求,突出营造青年人“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加快建设成为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现代文明的创新创业创造之地。 从文化基因的传承到现代文明的融合,从文化品牌的擦亮到人文生态的滋养,郑州正以文化的力量铸魂、以文化的魅力聚心。当夏日的晚风拂过商城遗址的夯土,当夜幕下的二砂文创园亮起艺术灯光,当孩子们在郑州博物馆里感受“丝绸幻旅”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觉醒,更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这,就是郑州用文化自信书写的“人文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如照亮征程的明灯,为郑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锚定了航向、擘画了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郑州将铭记嘱托、感恩奋进、扛起担当,以击鼓催征的昂扬斗志、劈波斩浪的坚定信念、抓铁有痕的务实举措,在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壮丽画卷中,镌刻下浓墨重彩的“郑州印记”,在奔涌向前的时代大潮中,持续奏响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奋进强音! 本报记者 孙亚文 张昕 侯爱敏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