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城市总有一群“逆行者”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他们是烈日风雨下的警察叔叔,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坚实的身影;他们是奔波于生活生产一线的应急人,慧眼识出隐患,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他们是疾风骤雨中的城管人,扒开垃圾围堵的出水口,一个人就是一个安全标识;他们是距离风云变化最近的气象人,用数据分析天气走向,用智慧守牢城市安全;他们是水利人,他们是城建人,他们是社区工作者…… 他们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你我他,以微光之力汇集成郑州平安的守护者。 一体防控,构筑平安共治新局面 “郑州公安提醒您,请不要拥挤,避免发生踩踏事故。”2025年春节,郑州二七商圈人流涌动,无人机腾空而起,执勤民警的温馨提醒迅速传至现场每个人的耳朵里。 “我们使用无人机搜集视频图像资料,向智慧平台进行实时数据传输,通过AI感知和大数据分析,精准梳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人流特点,为警力调配、警情识别、安全防范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确保市民出行安全。”郑州特警无人机战队负责人王雷光介绍。 科技就是警力,信息就是战斗力。 郑州公安牢固树立“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六大警务理念,不断深化“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围绕“主战主防”职能定位,集约推进智慧情指、智慧侦查、智慧防控、智慧法治及大数据实战中心建设,构建“1+5+N”现代警务机制体系,以智慧警务赋能“打防管控”,推动“基础工作清单化、清单工作数字化、数字工作智慧化、智慧工作实效化”变革,实现跨层级、跨警种的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精准掌握全领域、全时段治安态势,有效赋能基层实战,协助基层提升主动预警、精准管控、全息感知能力。 此外,郑州公安建立完善街区圈层查控,形成“外围—城区—核心”三级识别圈,多维度分析生成风险热力图,指导警力精准投放。全域布局社会面巡逻防控“一张图”,严守武特联勤机制和“1、3、5”分钟快反机制,加强重点部位的全时段动态值守、联勤联管。 2024年夏季治安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期间,科学用警驻守执勤全市地摊夜市广场,全力服务保障“夜经济”,盛夏期间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警情同比下降11.3%。 数字,是结果,更是努力。 精准干预,夯实治安要素管控 “接到反诈劝阻指令后,我们都会想办法及时与受骗群众取得联系,避免造成经济损失。”2025年3月初,郑州市金水区居民王女士疑似遭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被平台预警,社区民警曾夏楠第一时间与王女士取得联系,耐心讲解此类诈骗的作案手段,最终王女士幡然醒悟,保住了自己的“钱袋子”。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郑州全市电诈发案、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3.76%、16.25%,资金返还、预后被骗率、反诈宣传、百万案件侦破数等多个指标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成绩的取得,映照着郑州公安在精准化管理上的铿锵步履—— 加大AI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预警防范中的场景应用,以科技赋能主动警务,提升预警防范的科技含量。 深入研究打防犯罪规律,建立专题数据库,建成多个实战化应用场景模型,自动化产出预警线索,防范处置各类案事件,提升预警打击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今年年初,中牟的李先生携家人来到中牟县公安局东风路派出所清枝工作室,对民警帮助其调解债务纠纷,追回60000元借款表示感谢。 “百姓生活无小事”,郑州公安从小纠纷、小隐患、小苗头入手,以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为载体,全市6000余名社区民辅警主动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通过“警格+网格”的深度融合,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不断下移。 “郑州公安将以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为动力,充分践行‘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全力护航省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郑州篇章提供坚强安全保障。”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支撑,安全触角更灵敏 每当异常天气,气象总是第一个感知者。 作为全市灾害天气研判的“硬支撑”,郑州气象“与科同行”,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信息的“含科量”—— 率先在全省开展暴雨预警信号调整试点,优化暴雨预警信号标准阈值,增加暴雨预警信号小时雨强及降水量预测值;针对暴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预警信号,分级细化防御指南。 创新性将气象预报预警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快速精准触达政府应急指挥端、网格治理终端和公众服务端口,形成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网格力量为枢纽、“专业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协同联动的常态化应急体系。 雨一直下,郑州城管系统的“监测神器”同步启动,道路、积水等信息同步传至指挥中心,相关责任人也被第一时间“叫醒”,赶赴现场,消除隐患。 异常天气时,全市415个重要点位的感知和监控设备即刻启动——这些带有传感功能的监测“神器”,将152个道路积水点、12条隧道、30座桥涵、28条明沟、“两河一渠”等重点点位的信息即时回传至指挥中心。 郑州市城市防洪排涝监测预警系统如同在城市各处布下“千里眼”“顺风耳”,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确保在汛情发生时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同一时间,在郑州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调度中心大屏幕上,贾鲁河、索须河、尖岗水库、常庄水库等郑州市主要河道和水库的基本情况尽在掌握。 每当异常天气,防洪“五预”系统就可以演算出郑州重点河道、水库的水位变化,模拟洪水演进过程。尤其在降雨过程中,可以根据雨情变化,实时推演,并第一时间通过移动端向工作人员推送预警信息,供相关部门及时快速进行应对反应。 “三个一” 护航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6月16日,2025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场活动继2023年在湖北武汉、2024年在四川成都举行后,首次走进郑州。 活动从一张安全闯关地图开始,开启了一场关于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奇妙游。 从“安”字的历史演进,到剪纸、糖人、木版年画的“+安全”;从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的展示,到借用文旅产业的“闯关图”,“既实用又有趣,尤其是古风艺术和安全知识结合,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安全理念。”来自郑东新区的张明先说。 近年来,郑州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推进“三个一”,将安全发展贯穿于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一行动”,即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1+15+43”治本攻坚方案覆盖全行业、全领域,统盘谋划、一体推进,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推动标本兼治,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机制”,即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把党的组织优势与数字优势相融合,创新建立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充分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以网格覆盖全市域,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把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整治作为重要功能模块全面融入其中,实现重点领域、重点问题“一格监管”“一网统管”“一键处理”,建立“风险分析—隐患排查—专家坐诊—挂牌督办—闭环销号”全链条机制,持续推进“三体联动,源头治本”、安全生产“半月谈”、生产安全事故复盘警示等活动,常态化排查安全生产风险隐患。 “一条线”,即走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群众路线。广泛发挥安全生产社会监督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等参与安全生产治理,建立完善事故举报奖励、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加快推动安全生产从“党委政府要求”向“全民自觉参与”转变。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犹如一颗种子,落在郑州这片发展的沃土上,落入1400万群众的心底。 本报记者 刘德华 张玉东 谷长乐 李宇航 王战龙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