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2版:要闻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上接一版) “一站式”服务织密新就业群体温暖网络 惠济区开元路万达广场上的迎宾路街道暖心驿站,格外醒目。走进暖心驿站,空调风凉爽宜人。 手机充电、职业指导、看报纸看电视、饮水休息、微波炉、冰箱……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能量补给站”,不仅提供换电、充电、饮水等基础服务,还有职业指导、休息区等暖心配置,堪称新就业群体(外卖配送员、快递员和网约车司机等)的“第二个家”。 暖心驿站门口设置了电动车换电设备,一个类似超市存包柜的设施,里面放置了很多充满电的电动车电池。“电动车快没电了,来到这里扫码后,立刻就可以更换电池,非常方便,节省了充电的时间。”一位外卖小哥边更换电池边说。 惠济区深化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服务,目前已实现333个小区“骑手码”全覆盖,解决新就业群体“进门难”等问题。 惠济区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中国铁塔郑州分公司签署“五个一批”合作协议,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再发力,改造提升42个“惠家·暖心驿站”、新建3个“城市驿站”,构建起覆盖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社区周边的服务网络;投建20多个智能换电站,让骑手的“续航焦虑”成为过去;引导55名新就业群体按照工作或居住区域就近就便原则主动到社区报备,全面推动新业态发展和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着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党群服务阵地,全面提升改造51个社区的党群服务站,聚力构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暖“新”生态圈。 “小网格”赋予基层治理“大能量” 每当夜幕降临,北大学城的小吃街亮起五彩霓虹,烤冷面、章鱼小丸子、手工冰粉等摊位前挤满学生,“舌尖安全卫士”——迎宾路街道杨庄村的网格员就会穿梭在那里,让美食安全放心。 杨庄村是典型的城中改造村,目前常住人口约1550人,外来人口5500余人,流动人口多,流动商贩多,管理难度大。网格员通过走访入户、居民沟通、微信社交平台等渠道,了解每个居民基本情况,实时上报平台,发现有异常和矛盾及时沟通,提前发现并预警可能的风险。 作为惠济区城镇化建设较早的村庄,房屋租赁是村民们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受房源信息不对等、租客人员复杂等因素影响,租房渠道不畅、租户纠纷多曾是网格员们时常收到的问题,于是,杨庄村成立房屋租赁平台,对接房管部门,开通专属通道,随时发布房源信息,完成备案房屋1020套,租房合同等事项也得到了规范。 古荥镇西山社区党员刘天华,曾是省高级人民法院干部,她所居住的惠济区古荥镇西山社区涵盖思念果岭小区、长兴苑小区和两所院校,区域面积大、年龄跨度大、学生群体多、假期游客多、经营业态多,给小区日常管理带来许多挑战。 为更好地服务小区群众,西山社区党组织统筹社区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行业部门、社区社会组织和以“五老”人员为主的热心人士“六元”力量,通过“发现问题—上报问题—交办解决—跟踪督察—反馈结果”的工作流程,多渠道推动矛盾问题化解。刘天华就是社区“五老”力量的代表,她带领社区其他老党员成立西山社区“‘五老’先锋工作室”,将司法经验转化为基层治理能力,成为社区矛盾化解的“定海神针”。 网格化不但服务村庄和社区管理,还服务于经济发展。 位于惠济区的元溯农产品批发市场围绕市场方、商户、从业人员等,上线了企业多年来自主研发的慧市助手APP、溯源云票通APP、食安学堂APP、智慧农批(贸)市场数据中心驾驶舱等智慧管理工具,把网格化“装”在APP里,让市场管理从“人力跑腿”升级为“数据跑路”,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开启了高效能治理的新篇章。 “银发时光”里的幸福生活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惠济区江山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给老人们提供了幸福的养老去处。 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跟着护理员学用智能手机视频通话,当看到屏幕那头的孙子时,笑得合不拢嘴。餐厅里,爷爷奶奶们聚在一起吃着丰盛的晚餐,餐后,服务人员推着轮椅,将活动不便的老人送到房间。 这里像个热热闹闹的“银发大家庭”,大家相处融洽。 服务人员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早上帮独居的王奶奶上门助浴,中午赶回院里给日间托养的老人们分餐,下午还要帮张爷爷代买降压药。从助洁、助医到代缴费、写家书,这些看似琐碎的服务融合在了一起,老人们在家门口养老有了依靠。 惠济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非常智能,它把全区40037位老人的信息集纳在一起,与30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互联互通安防监控设备,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民办养老机构连在一张网上,便于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怎样让社区养老服务规范运营、服务优质、安全可靠?惠济区出台一系列管理细则和监管机制,形成“管理细则清晰规范、运营机制严谨规范、设施设备安全兜底、服务监管闭环严实”长效监管机制。 从智慧平台的“科技服务”到监管机制的“制度保障”,惠济区把养老服务这件事做进了老人们的心坎里。在这里,老有所养不是一句空话,老有所乐更不是遥不可及——银发岁月里的每一天,都能过得有滋有味、暖意融融。 让养老服务内容更丰富、更温暖,惠济区积极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网络,将日间照料、文化娱乐、老年助餐等功能融合,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场景。 每个养老服务项目会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设定,他们还组织开展文化娱乐、健康养生、公益课堂、红歌戏曲、书画比赛等30余种公益服务,全年服务老年人1.9万余人次,以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各项需求。 党建“一根针”串起基层“千条线” 从晨光中的换电站到暮色里的网格员,从养老机构的欢笑声到社区里的调解室,惠济区用高效能治理的“绣花功夫”,将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今年以来,惠济区立足“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治理实践,优化调整683个村(社区)网格、125个专属网格,实现区域全覆盖。推广“六元共治”工作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0余件。加快智能体建设,通过“智能硬件筑基—场景工具赋能—数据中枢驱动”,构建“N+3+1”农产品市场管理智能体;稳步推进“沿黄区域应急防汛智能体”建设,将应急防汛指挥调度系统融入网格化平台。 下一步,惠济区将持续推动高效能治理取得新成效,聚焦基层党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扎实推进以智能体城市建设为载体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不断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公共服务质量、社会治理效能,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打造全市高效能治理标杆。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