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媒体智库峰会代表行走中原大地点赞中国发展奇迹
文化是灵魂
“产业高铁”疾驰 郑平“双向奔赴”
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
中国区全国总决赛在郑开幕
向世界讲好“郑州故事”
郑州:从“家里有矿”到“点石成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圈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走马郑州都市圈大型策划报道
平顶山篇
“产业高铁”疾驰 郑平“双向奔赴”

当高铁掠过平顶山烟田,当沙河港的龙门吊划破晨曦,当三苏园的风吹动尧山云海,郑州与平顶山的故事已不止是“双城记”,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双向奔赴”。

依托郑渝高铁、郑栾高速,规划建设30公里“郑平科创走廊”,布局中试基地、共享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预估2026年前将实现“郑州研发—平顶山中试—郑州量产”闭环;

沙河平顶山港—漯河港—郑州航空港“铁水空”多式联运,打造中原出海新通道,2027年计划形成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利用风光电“源网荷储”一体化、盐穴储气库等绿色要素,在中国尼龙城、宝丰高新区建设零碳示范园区,力争2028年为郑州都市圈提供20%绿电。

这三条“产业高铁”每一条都指向令人憧憬的未来,每一条都充满瑰丽的想象。未来的平顶山,不仅是郑州的文旅“后花园”,更是郑州的产业“科技园”。

“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平顶山“三苏文化+美食+非遗”线路,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78.54万人次,旅游收入2.63亿元,80%客源来自郑州,“早喝胡辣汤、午品饸饹面、夜泡尧山温泉”已然在两地树起了都市圈周末新风尚。这座资源型城市的升维之路,正成为擘画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详见5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