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杨宇航 傍晚的登封市中岳街道北高庄村村西河道凉风习习,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洒下柔和光晕,村民们摇着蒲扇沿河散步,孩子们在翻新的健身器材旁嬉戏追逐。这份安宁祥和的背后是小网格织就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联动化赋能:产业发展“铺路搭桥” 近年来,登封市中岳街道北高庄村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用好“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坚持“以产定格、以格兴产”,打破原先以村民小组管理的传统思路,创新性地把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基层网格划分有机结合。 整个村庄被划分为3个网格:“主导产业发展区”,借助中岳景区优势,以发展民宿为主,目前建成精品民宿11家、村民自建民宿10家、特色餐饮8家。“产业发展预留区”,盘活村里80亩土地进行嵩山黄精种植及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达130万元。“产业发展服务区”,内含党群服务中心、工会驿站、金融普惠等资源,以“网格+服务”体系助推产业发展。 网格力量逐步成为产业振兴的“助推器”。黄精种植合作社曾为崎岖山路犯愁:“运送肥料车上不去,人工扛一趟需要两小时。”村委会通过网格体系联动多部门,将2800米生产路拓宽成柏油路,配套新建停车场,既壮大了中药材基地,也为文旅融合打开通道。 “村民点单、网格接单”的新机制让服务触角无限延伸。通过“网格员周走访+村民微信群”双渠道,游园蚊虫滋生、安置房充电桩缺失等诉求被精准捕捉。短短一个月,杂草丛生的休闲园变得整洁清爽,崭新的充电桩进驻小区。“提的建议件件有回音!”村民们在微信群刷屏点赞。 (下转五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