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7版:县区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王军方 文/图 在惠济区,文化产业正呈现多元共生的蓬勃态势:既有日新阅益等企业乘微短剧风口快速崛起,也有华之杰深耕纪录片领域以匠心雕琢中原文明,更有良库文创园让老工业遗存焕发新生。数字影视、传统文化记录、文创融合等业态生态链,2460余家文化法人企业,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微短剧从业人员超900人 “嗒嗒嗒……”键盘声在8月4日上午织成一张网,郑州日新阅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编剧创作室里,200多个“小年轻”正让故事破茧而出。 2017年扎根郑州市惠济区6000平方米办公区,逐渐壮大,如今900多人共同托起微短剧江湖,成为郑州市头部微短剧企业。 《都市极品神医》《龙王殿》《传奇人生》……日新阅益独家拥有全网都市付费IP超百部微短剧版权。其中,《都市极品神医》累计充值1.5亿元、《龙王殿》累计充值6500万元。 日新阅益制作的郑州文旅微短剧《天下嵩山》,以少林寺景区为抓手,弘扬正能量,上线首日即登顶短剧各大榜单第一,并连续多天占据热榜前三。 历经7年发展,近千部微短剧在这里蜕变。从古装仙侠的玄幻剧,到现代都市的言情剧,6~10天的拍摄像快节奏的鼓点,与同步启动的剪辑交织成28天的创作上线周期。 “对于微短剧,我们公司的理解是要足够下沉,要紧贴群众生活。我们现在要培养更多人才,让郑州有更多的编剧、演员等人才,促进郑州微短剧行业繁荣发展。”日新阅益联合创始人王前程说,他们还将在服装道具方面发力,准备建设孵化生产基地。 匠心沉淀雕琢光影时光 如果说微短剧是速食快餐,那么,纪录片就是精工细作的正餐。 位于惠济区的河南华之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初,主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网络文化经营,年产各类纪录片1000余分钟,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华之杰现有纪录片精英人才50余名,有为央视做纪录片的导演10余名、新锐导演20余名、摄像师10余名,2023年产值1720余万元。 “10多年来,华之杰受中央电视台委托,先后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解密康百万庄园》《猴王争霸》《盲猴》《城市24小时——郑州》《城市24小时——厦门》《黄河味道》等一大批作品,均在CCTV播出。”华之杰总导演海金星说。 华之杰还受腾讯委托,为腾讯视频拍摄制作了《大象出没的地方》《小酸村》《古代战场》《千古风流人物》等优秀纪录片。 华之杰追求精益求精,有时候一个纪录片要拍摄数年。他们采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小切口讲故事,记录时代,凭借过硬的水平,赢得了同行的认可,拿下了众多奖项。 从工业印记到文创繁花 文化企业也可以“市场化”——扎堆在良库文创园形成文化市场,在这个“古老”的工厂里开辟文创新天地。 良库文创园占地面积45亩,为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是郑州市最早的依托老厂房打造文创园的城市更新项目,是对标北京798创意园、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等老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项目。 目前,良库文创园入驻企业近30家,主要业态围绕创意设计、影视产业联盟、新媒体、微电影、短剧、艺术摄影基地、电商直播等。 园区内的墨克影像,是婚纱摄影及婚恋全案策划公司,拥有10000平方米全新影像美学艺术空间,主营婚纱照、全家福、写真、形象设计、婚恋全产业链服务等。 郑州麒麟魔盒云科技有限公司是园区内另外一家企业,专注于玩具模型潮玩的销售代理以及OEM定制的创新型企业,是积木玩具服务行业的领先品牌之一,主营积木类玩具、合金车模、潮玩周边等设计与开发、B端销售、品牌代理、市场推广、销售网络等。 良库文创园区年收入近5000万元,带动就业1000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业文化的弘扬、城市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创新文化业态、繁荣区域经济,以及国家城市更新政策的大规模落地做出了良好、成熟的示范作用。 如今,惠济区文化产业已形成涵盖数字影视、传统文化记录、文创融合等业态的生态链,2460余家文化法人企业2023年贡献增加值超24亿元,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