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李函玉)一条热线,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系着千家万户。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以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为主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深化数据应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通过“接诉即办、数据追踪、民声呼应”三向发力,推动热线工作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治理”转变,让民意诉求驶入“快车道”,让风险隐患止于“萌芽时”,让党和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融通。
接诉即办,打造民意“直通车”。商都路办事处将“速度”与“温度”贯穿热线办理全链条,建立“接诉即办—首接负责—限时反馈—回访评价”闭环机制,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8月5日,康平社区3号网格长接到微网格长反映,有商铺突店经营,有碍出行且影响市容。网格长立即联合城管办下沉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实,督促商家进行改正,问题从反映到解决完毕,共计不到3小时。通过严格落实首接责任制,明确首接人员全程跟踪督办,2025年上半年办事处累计受理工单5690件,响应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8.2%,切实跑出服务民生“加速度”。
数据追踪,构筑预警“前哨站”。办事处分析整合热线数据,建立“日梳理、周分析、月研判”机制,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晴雨表”,推动问题“未诉先办”。办事处分析近期案件发现,辖区内一小区“楼道杂物堆积”类案件投诉较多,经周例会分析研判,该小区为消防安全风险点,随即启动“未诉先办”处置机制,联合物业、消防开展集中清理整治,并张贴安全提示。一周后,该小区关于杂物堆积的新投诉为零,有效避免了可能引发的集中投诉和安全事故,将隐患消除在群众反映之前。
民声呼应,架起党群“连心桥”。办事处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尺”,在回应关切中凝聚共识,在解决问题中赢得信任,让热线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情感纽带”。办事处成立“梅姐说事儿工作室”“小红花帮帮团”等微网格服务团体,发挥微网格长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实现案件响应零距离。同时,鼓励社区网格员将政策语言转化为居民听得懂的“方言”,使独生子女补贴申请等惠民政策落实效率大幅提升,减少了因理解偏差导致的投诉,把热线办成党群对话的“信任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