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驯禽记
一头看家的猪
玩鹤图(国画) 老洗
情人之失
乔叶新作——《藏珠记》
万水千山总是情(国画) 戴成有
风雅墨卿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漫笔
风雅墨卿

♣ 张富国

一树老干虬枝的古梅下,几株清新淡幽的修篁,一位老人神态安详,踞石而坐。这是书法家、诗人 、名宦伊秉绶嘉庆乙亥(1815)年的自画像,上题“生性禁寒又占春,年年恼我亦前因。一枝乍放雪初霁,不负月明能几人?”是年,自号墨卿的他,62岁便悄然离世。这幅画像,竟成了老人的绝笔!

伊秉绶,历经乾隆、嘉庆两帝,自幼拜书法家刘庸为师,每天悬肘提笔画圆,练得一身书法功底。后弃帖学走碑学,超越前朝,融入个性。尤精篆隶,精秀古媚,雄冠清代,“一字一两黄金”,得其一字,奉为至宝。如此古拙逸宕的书法,如果吸金揽位,易如反掌。但墨卿笔触自己深爱的扬州名胜,徐园湖上草堂联曰,“白云初晴,旧雨适至;幽赏未已,高谭转清”、平山堂前柱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不取一毫一厘!小山高峻、雄伟于堂,但群山奔趋堂下,分明以堂喻欧阳修,以山喻有识之士,使人遥想平山堂上高朋满座、举觞论文的盛景。现在想来,有些以古玩字画来吸金揽位的贪官,私欲怀胎,罪恶必生,麒麟皮下的马脚,终究会露出来的,哪里有什么风雅?

伊秉绶为官清正,生活上朴素自守,“屏谢声色,每食必具蔬,曰:藉以清吾心耳”。和美凝成的无限风韵,意味无穷。但他并不自树崖岸,时常“太守之宴与众宾欢”。骨子里的风雅,必化为精敏之心。扬州温暖潮湿,食物容易腐败,伊秉绶授意家厨,鸡蛋和面,制面卷曲成团,炸至金黄半酥,随吃随做,取用时用高汤煮,起锅后再入料,亦菜亦饭。这般滑爽酥香,方便、久贮、便携,旋即风行开来,风雅进入千家万户。瞬间热油干燥法,成了现代方便面生产的妙方。伊秉绶在闽粤力推的扬州炒饭,其实是伊府的炒饭,加上虾仁和叉烧同炒,味美逾恒。兼容并蓄终会酿成和味,风雅就此永恒,深入民心。

风雅绝非官府一家之事。自己是阳春白雪,百姓岂不成了下里巴人?伊秉绶“通程朱理学,幼秉庭训,从师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深知风雅是文明的会聚、播撒、收获。乾嘉两朝的达宦硕儒,伊秉绶非师即友,嘉庆六年,他重建惠州丰湖书院,聚集合力,传送风雅。他请来“广东第一才子”宋湘来主持教学,一起制订了丰湖书院的规章制度,请贤达名流入院教学。“乐群堂”是讲学的大课堂,他在正壁题书“敦重”,两侧悬挂宋湘的撰联,“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千顷平湖游者众,看后起诛情沂思,有人重起古循州”,讲堂学舍俱全,亭台楼阁入境,是惠州最高的学府。伊宋合力演绎“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造就人才,奖掖后学,成为佳话!

风雅,直击邪念,杜绝诱惑,自然不会偏离正道。在扬州任职期间,伊秉绶走街串巷,了解百姓疾苦。“扬州绿杨郭,十室九歌舞。舟荡邯郸娼,市列维扬贾。岂知郭外民,避荒饱风雨。浊沟藜藿慕,高门酒肉腐”,良心,让他自责与内疚。他亲力亲为政事,撑船巡察苏北受灾点,参加抢险;动员集资捐资,设置粥厂,重建灾民家园。拥戴正义、崇奉节操,传送风雅,必得百姓爱戴!他病逝后,百姓在“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世间事,情所困;天赐物,怀所拥。情怀所致,风雅自来,万事万物自然归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雅致,顺依着情怀,托付给尘世万物,如鱼饮水。伊秉绶一生诠释风雅,天若假年,功名事业当不止于此。但只有他,吟诵着“不负明月能几人”,内心安稳如山,承载一世风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