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平原客》:探寻现实背后的文化意蕴
满眼黄叶又秋风(国画) 邢玉生
诗意八月
孩子们的校园
《自然有答案》
嬉戏(摄影) 吴建国
清夜听虫鸣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诗意八月

♣ 陈鲁民

八月,夏天的尾巴,秋天的开头,金桂飘香,果蔬丰盛。宜呼朋唤友,登高望远;宜文人雅集,谈天说地,是一段充满诗意的日子。

《诗经·豳风·七月》里就对八月有多种生动有趣描述。一曰“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意即大火星西行,天气开始转凉,农人在八月把草割好,为冬天做准备。二曰“七月鸣鵙,八月载绩”,意思是说, 七月伯劳鸟还在欢快鸣叫,八月人们就把麻搓捻成线或绳。三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七月时蟋蟀还满野地鸣唱,到了八月,夜里凉了,就跑到屋檐底下唧吱。四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七月各种瓜果上市,人们大快朵颐,八月摘下葫芦或瓠子,做成菜蔬。

八月,是收获的季节。新稻登场,玉米饱满,红薯出土,花生飘香,苹果上市,鲜梨装箱,石榴咧嘴,大枣红脸。庄稼人忙着收打采摘,归仓上市。累归累,心里却是高兴的,半年辛苦没有白费,日后花销开支都有了着落,小孩子在地头田间嬉戏打闹,老人家满脸皱纹笑成一朵花。

八月,就有点秋高气爽的味道,虽中午仍很热,与盛夏无异,但早晚都有凉意了。当然,这只是一般的平均说法,湖广闽赣一带还是酷热难挨,挥汗如雨,更不待说著名的“四大火炉”。

八月,蜗居在成都的杜甫,寄人篱下,收入微薄,衣食尚不宽裕,自然盖不起结实好看的瓦房,只好忍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苦难,与“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窘境相伴。好在“诗穷而后工”,他留下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境界高远,诗意盎然,为人千秋传诵。

刘禹锡仕途得意,官运亨通,最高做到礼部尚书,副国级干部,待遇优渥,俸禄可观,自然不愁生计,所以有闲钱也有闲心去看八月钱塘江大海潮,并有感而发,赋诗《浪涛沙》以为纪念:“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作雪堆。”大气磅礴,意境不凡,不愧其“诗豪”之誉。

民间向有“二八月乱穿衣”说法,季节交替之际,你别笑我超前,我也不笑你滞后,春捂秋冻是基本原则。八月街头,T恤与夹克齐飞,短裙共长裤一色;老妪与潮女各取所需,老翁与型男各逐其爱。你追求时尚、美观,我崇尚舒服、惬意。凉爽八月正宜逛街,爱美的人有福了,满眼都是靓妹帅哥。

“春有百花秋有月”,桂花偏偏花开八月,特立独行。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八月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文人骚客,对桂花格外青睐,历代咏桂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多有佳作。李白诗赞:“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清新飘逸,言简意深。杨万里笔下:“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浪漫潇洒,美不胜收。吕声之眼里:“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显得霸气四溢。李清照则慧眼独具:“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可谓佳句天成。

八月,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也最富诗意的中秋节,单是一轮明月,几阵秋风,就令历代诗人写下海样的诗篇。沧海桑田,星移斗转,但明月依旧,古今一理,毕竟“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