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教育时讯
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孩子眼里的“大伙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和“质量”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词。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这是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原教育的追求和目标。

全国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梦想课程示范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装备工作先进集体……多年来,中原区始终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全区紧紧围绕“教育强区”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品质教育,培育品质学生、塑造品位教师、创建品牌学校,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原教育品质不断提升,基础教育事业呈现出健康、稳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5月23日~25日,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组对中原区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对于中原区来说,这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更是一个新的开始。从均衡到优质均衡,中原教育人继续奋进在路上。

立足均衡 优化资源布局

一栋栋教学楼依次矗立,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阵阵,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自动化的教学设备……优质的教育环境让不少家长连声赞叹:“这么漂亮的新校园,孩子能在这里学习和生活,太幸福了。”

教育公平理念的落实、教育内涵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布局的优化及资源的拓展。中原区首先在宏观层面破解学校资源不充足、区域教育不均衡的难题,为内涵建设赢得空间资源保障。2013~2018年,全区新建、改建中小学20所,新增教学班500个,新增学位23440个,进一步解决“入学难”“大班额”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满足辖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多年来,中原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把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认真落实教育经费和两免一补政策,切实保障教育拨款,实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8年,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区政府又增加经费投入7905.6万元。同时,根据各校办学条件的具体需求有所区别地进行全额拨付,尤其对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较弱的学校加大资金拨付力度。

全区大力实施学校绿化、美化、文化“三化”建设,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对30多所学校300多个项目进行升级改造,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实施教育装备提升工程,建设语音教室、科学实验室、劳技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地理教室、历史教室和电子阅览室;购置图书、教学仪器、体音美器材,为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省定一类标准配齐配足。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国际化、集团化“新三化”建设提升工程,践行“互联网+”教育,以“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智慧课堂、网络教研”为重点,打造教育信息化支持体系,截至目前,已建设6所省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6所市级信息化应用示范校;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稳步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已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2所学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坚持“均衡、优质、和谐、现代”八字方针,以“推进均衡、提升质量、打造品牌”为主线,以“名校办新校、强校带弱校”为运作模式,组建成立伊河路小学、互助路小学、郑州七十三中、建设路第二小学、伏牛路小学和淮河路小学6大优质教育集团,此外,郑州八十中加入郑州一中教育集团、郑州六十九中加入郑州外国语教育集团,教育集团以紧密型、协作型、联盟型三种运行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促进区域教育更加优质均衡。

为促进校际间交流合作,中原区将初中划分为3个学区、小学划分为7个协作组,定期召开校长联席会议,建立完善教学公开制度、听评课制度、“结对子”对口帮扶制度、学科中心备课制度、教科研制度、课程资源共享制度等,实现各校间硬件、课程、人力资源共享,有效推进校际间均衡发展和共同提升。

优化结构 提升师资水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中原区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长期性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为提升师资水平,中原区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阳光工程、领跑工程、卓越工程”,关注教师专业成长需求,量身定制培训项目、课程及模式,开展“高起点、分层次、多形式、全覆盖、常态化”培训,持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提升。

该区把培养名师视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不断完善梯级名师培养机制,组织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参加各类培训研修,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和空间。同时,全区强化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多的名师通过结对子、带团队等各种方式,和其他老师手拉手,一起大步向前;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为名师,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引领全区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带动全区品质教育的不断提升。

目前,全区已有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中原名师2人、河南省名师 39人、省级教育专家18人、省级骨干教师182人、省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6人、省级教师发展学校3所、中原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郑州市杰出教师3人、郑州市终身名师1人、郑州市名师40人、市教育专家3人、市级骨干教师395人、市级教师发展学校1所、市级杰出教师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

同时,该区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及时补充教师力量,每年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优秀大学毕业生、优秀在职教师及赴“985”“211”重点师范院校,选聘优秀师范毕业生等方式招聘新教师,并逐年增加选聘人数,按照学科要求合理配备到学校。通过“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系统平台,面向全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

在保证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前提下,该区还有计划地在城乡、校际间进行教师交流,让各学校教师合理流动,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进一步促进了全区师资均衡配置再优化,教育教学经验融合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再提高,推动了全区义务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多元发展 学生幸福成长

走进中原区的校园,你会发现,课堂上,教师早已不仅是研究如何“教”,而是更深入系统地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在这里,多元课堂正在引入更多工具,借助更系统的方法体系,建构全新的文化体系,让学生在润泽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成长。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教育价值和教育文化的追求,其核心在于课堂。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全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学习资源。出台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引领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集群建设、引进OM课程和“梦想课程”,培育学校精品课程。通过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研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形态,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客教育,落实以学促创,以创促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学习。构建三级教研体系,充分发挥教研室引领的区域教研、集团校的协作教研和校本教研的作用,引领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学校承办区域专题教研,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促进研究成果转化。该区先后承办“第三届全国数据驱动教学改进专题研讨会”“第五届全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成果博览会”“全国梦想种子教师培训会”等活动;邀请崔允漷、鲍传友、杨四耕、左璜等知名专家、教授作专题讲座,为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把脉问诊。三年来,全区共取得市级以上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素养大赛奖项800余项,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市级以上奖1400余项。

此外,该区全力打造体育艺术品牌特色。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每年组织区级田径运动会、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竞赛活动;开展网球、棒垒球、滑雪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目前,中原区共有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3所、省市级体育传统学校27所、省市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7所,其中从郑上路小学先后走出了郜林、古雅莎、雷佳慧、王上源等国足及国奥队主力队员。全区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在学校开设“河南地方戏曲”和“传统经典戏曲欣赏”等课程,举行中原区学生民族器乐大赛、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等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美育素养,中原区也被评为郑州市美育工作示范区。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也正是中原区品质教育的核心和目的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