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市的早餐
虽无文王犹兴
杜甫画像(国画) 宋少英
《咒语》 一个知识分子对现实世界的批判
栖息(摄影) 穆 平
知了声声
母校的老操场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虽无文王犹兴

♣ 陶 琦

有朋友住在一个老式小区,没有物业,环境比较差,常有不自觉的人把垃圾从楼上直接甩下来。有时垃圾袋碰到空中的电线,不仅散得一地都是垃圾,塑料袋还被挂在电线上,犹如飘扬的彩旗,风一吹,就猎猎作响。我有一次上他家玩,见他手上正拿了一个苹果在啃,吃完即随手从窗外往三楼下面的空地一丢。我问他怎么也乱丢垃圾?他说,我不丢别人也会丢呀,讲究也没用,环境照样是脏兮兮的,等以后有了物业管理,我会比其他人都文明……

还有一个朋友在一家公司上班,老板性格专横,习惯独断独行,凡事只按自己的意思操作,从不考虑下属的意见。朋友曾提出过不少有先见性的工作方案,都没有被采纳,感觉很憋屈。家人劝他利用早年学过日语的底子,业余时间下点功夫,把日语捡回来,然后想办法跳槽到上升空间更大的外资公司,实现自己的潜在价值。朋友却说这家公司的老板已经在着手培养儿子接班了,他的儿子就很欣赏我,再过些年,等他儿子接管了公司,我的处境就好了,到时就是我大展身手的时候。

两件事情的相似之处,都是当事人对处境不满意,希望能够改变,呈现出更好的自己。但是,他们又都是以环境的改变为先决条件,作为参与其中的动力,借此调节自身的期待和选择。《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意为必须等待周文王出现才求取上进的人,是平庸的俗子,真正超群出众的人物,即使没有周文王也能努力自强,有所作为。即不能以大环境为借口,为自己的庸碌无为开脱。

这句话到了今天,也仍有现实意义。人不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下,心灵始终是自由的,学会自强自立,于逆水行舟中实现自我价值,更能决定人的格局风范。《清稗类钞》里记有一事:清代有个郑某,自幼成为孤儿,行乞至浙江余姚,当地种植有很多木棉树,每至花苞成熟,就需雇人采摘棉絮,郑某也代人采棉,打短工糊口。附近有一家烟肆的老板,每天坐在店门口看众人采棉,见很多小孩狡猾,采下的棉花不是交给主人,而是就近拿去换取糖果零食解馋,只有郑某认真做事,采下的棉花全部上交,丝毫未沾染诸人的恶习。

烟肆老板观察良久,很欣赏这个小孩的洁身自好,遂把郑某招到店里做学徒。郑某做事勤快,每天忙完自己的本分事务后,又主动跟老板学习写字记账,老板见他努力,也乐意引导扶助其上进。没过几年,郑某已成为店里的主司会计。老板夫妇只有一个独生女儿,老板娘见郑某诚实可靠,是可以托付的人,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烟肆的生意也全权由他打理。有一次,烟行的商人相约到产地收购烟叶,郑某也随众人前往。行至产地附近,众烟商就停船下来赌博,故意推迟一天抵达,想要令种植烟叶的山民心焦,急于出手,便能以更低的价格收购。

郑某对赌博不感兴趣,遂独自进山查看行情。山民见只有一个烟商前来,以为市面上行情不好,收购的商人减少,担心烟叶卖不出去,于是都争着把货卖给郑某,价格非常优惠。郑某一夜之间就把所有烟叶都买了下来。到第二天,其他烟商赶来,发现已没有货源可买,不得已,只能从郑某手上加价收购。郑某轻轻松松即获得三倍的利润。经此一役,郑某成为业界翘楚,不数年即积资巨万,富甲一方。

纵观整件事情的过程,像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实则蕴藏着必然,因为成功只会留给那些“虽无文王犹兴”,提前做好了准备的人。想要趋时托势,等待有利时机出现才有所行动的想法,其实是一针麻醉剂,在予人自我心理安慰的同时,也让人就此设立界限,安于现状,失去抵抗的意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