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0版:雄浑乐章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封 黄河之水天上来
聚焦优势资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开封黄河生态廊道风景如画
建设中的开封黄河生态廊道黑岗口观景台
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美丽一景
开封黄河大堤绿树成荫夏意浓

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文 石斐 图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座城市与一条河有这么多“纠缠不清”的恩怨之缘。开封因河兴起,成为历史上的繁华大都市,但也因河而多次被淹没于滚滚泥沙之中。生长在大河边勤劳的开封人民屡次就地重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于去年9月召开后,开封积极主动作为,迅速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开封最强音的斗志与激情。开封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着力打造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及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明确谋划思路,全面启动引领性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行稳致远,抓好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建设黄河明珠、八朝古都。

黄河文明辉煌灿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古称“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亿万华夏儿女心目中的圣河。在距今约180万年的西侯度遗址中,发现了被火烧过的动植物化石,这是迄今人类最早用火的遗迹。自夏朝至北宋的3000多年间,历代王朝多在黄河流域建都。

在世界上,从来没有一座城市与一条河有这么多的恩怨纠葛。开封因河兴起,成为历史上的繁华大都市,但也因河而多次被淹没于滚滚泥沙之中。生长在黄河岸边的勤劳开封人,屡次就地重建。

在黄河文明的浸润下,开封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戏曲之乡”“木版年画之乡”“汴绣之乡”“菊花之乡”“中国书法名城”等美誉。

开封在黄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高峰。第一次是在距今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大梁。在现开封城略偏西北处,魏国建起城池坚固的大梁城。迁都之后,魏惠王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圃田),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使魏国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国力日盛,称霸于诸国,使大梁城与秦国咸阳、楚国郢都并列,成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魏国在大梁建都,历六世136年。在这136年里,发生了孟子游梁、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诸多故事,给开封遗留下不少古迹,不愧被人称为开封古城第一都。

公元前225年,秦军发动灭魏战争,并引鸿沟水淹大梁,导致了魏国的灭亡。此时,大梁城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五代时期,中原战乱不止,王朝更替频繁,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建都开封,为开封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王朝并定都开封,使开封城达到历史发展的顶峰。北宋建都开封,是开封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也是古代开封最辉煌的时期。

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的大平原上,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河、惠民河、金水河与广济河流贯城内,并与城外的运河系统相衔接,合称“漕运四渠”。完善的水运体系为东京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外,它使全国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入东京,并由此发往有需要的地方,促成了全国井然有序的物资交流;对内,它方便了城内的居民生活,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使开封当时的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数量超过了隋、唐时期的长安与洛阳,不仅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

黄河安澜的历史奇迹

黄河带给开封的不仅有辉煌,也有惨痛的记忆。

从开封城向北10公里左右至黄河柳园口水利风景区可欣赏到黄河大堤开封段的美景。这里曾是林则徐治理黄河的地方,登上黄河大堤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之水高出堤内地面3米到5米,河面开阔,大堤高耸,气势磅礴。记者脑海中仿佛浮现出开封人民驯服桀骜不驯的黄河的情景。

当滔天的黄河水裹挟着千钧泥沙决堤而来,将繁华的开封城悉数埋没后,不久,不屈的人们又在原址建起一座依旧繁华的都市。如此反复,开封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屡淹屡建的一桩奇迹。

北宋以前,黄河流经河南北部,由天津附近入海。它虽然不断决口泛滥,但对开封并无直接影响。黄河真正开始威胁开封的安全,是在金代黄河向南大改道以后。

据史料记载,此后近1000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就有7次。1305年黄河决口,把开封城淹没。1642年,为逼退李自成农民军,明军掘黄河大堤,给开封带来了灭顶之灾。“城从内皆巨浸,所见者钟鼓两楼、群藩殿脊、相国寺顶、周邸子城而已”。此时,高大的开封城墙几近淤平,只露出城垛和女儿墙。大水过后,37万人仅存两万余人,开封城元气大伤。

开封最后一次灭顶之灾是由1841年柳园口的决口造成的。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在开封张湾决口,河水曾一度冲进开封城内,形势十分危急。河南巡抚王鼎上书力荐因鸦片战争而被谪戍伊犁的林则徐来开封办堵口复堤事宜。正在遣戍途中的林则徐,奉命折回东河(指开封以下黄河段)效力。他在开封黄河大堤工地上,指挥开封军民奋力抢险、堵口,历时5个月终于堵住决口,修筑了近9公里的黄河大堤,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堤坝。

开封人民为感念林则徐筑堤救城之功绩,把这一段黄河堤称之为“林公堤”。后经不断续建,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整修,加高改进,现有坝、垛、护岸工程40多道,是黄河下游的重要险工,是保卫豫、皖、苏广大地区免遭黄河水患的前沿阵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治理黄河极为重视,变害为利,造福于人民。毛泽东主席特别关心黄河的治理,他曾两度到开封考察关注黄河治理工作,视察期间叮嘱“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正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依靠下游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加上沿河军民的努力防守,创造了伏秋大汛70多年不决口的历史奇迹,彻底扭转了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的险恶局面,保障了黄淮海平原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黄河干流在开封市境内88公里,流经四区一县12个乡镇,流域面积264平方公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遇,对开封发展而言是历史性的机遇。

开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开封成立了市委书记侯红、市长高建军任双组长的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区各部门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全市形成了“一盘棋”工作格局。

5月21日,站在黄河大堤黑岗口黄河台上凭栏眺望,雄浑壮丽的大河风光一览无余。黄河台游园通过东西和南北两条中轴线,营造出庄重大气的景观氛围。入口处设置迎客松,中轴线以樱花、海棠形成花海景观。沿河设置黄河亭、黄河廊、黄河台,成为最佳的开封黄河之窗。这里是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丰硕成果的一个生动剪影。

开封市委、市政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后的第一时间开始着手,在多次深入现场调研基础上,规划建设了总长度21公里的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以黄河大堤为轴线,将文化展示线、生态展示线贯穿始终,集文旅、生态功能于一体。

乘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东风,开封立足文化资源优势、红色基因转化优势、郑汴一体化先发优势和黄河研学资源优势,明确打造开封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开封水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开封黄河流域大都市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新时代弘扬焦裕禄精神传承基地“三区一基地”的战略定位,建设“黄河明珠、八朝古都”,努力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形成最能展示自然黄河悬河景观、最能体现华夏历史文明高峰、最能代表黄河文化精神的具有世界意义、国家价值的标志群,同时把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黄河悬河城摞城展示馆、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国际黄河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一带、一馆、一城、一中心、一讲述地”作为项目载体。

开封成立了工作专班,密集开展系列调研座谈,多次组织专家论证,认真研究,找准了开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战略定位,谋实了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六大举措,提出了“一区一城一基地、一水一院一论坛”六大工程。

今年年初,出席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开封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的议案》,并被确定为大会议案。开封用全局的观念、发展的理念、长远的眼光,高标准编制《开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

在开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梳理形成了生态环保、黄河安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10个方面、总数300多个、总投资近3000亿元的项目库,目前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里的大盘子。

开封先期启动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工程,把事情先做起来、把标准先立起来,激发起共同奏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开封乐章的冲天干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