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爱情本命年
凭吊李白墓
货币战争
新经典文库
古代的洗澡堂
秋夜怕读书
风味面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家小品
凭吊李白墓
曲 近
中原网  日期: 2007-01-06  来源: 郑州日报  
  赶在第一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前的空当,前往当涂县境内的青山凭吊李白墓。对于一个读着李白诗歌长大的爱诗者来说,在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目睹诗仙的最后归宿,近距离面对诗仙的灵魂,感受灵秀山水对诗歌的悲悯,沾一丝李白的仙气和诗歌的灵气,实在是一种作为诗人的自豪。在此,我要说:感谢上苍,感谢诗歌。

  当我们来到李白墓园时,已经有一拨一拨的人先于我们在门楼牌坊前合影留念,估计都是参加诗歌节的与会者。

  怀揣着一颗虔诚的爱诗之心,一颗对诗仙的崇敬之心,蹑手蹑脚地走路,小心翼翼地说话,生怕惊扰了熟睡的诗魂,更怕亵渎了诗的神圣。穿行在庄重肃穆的园区内,沉醉于太白碑林中,感受着浓浓的诗意氛围的浸染于熏陶,内心里一些潜伏已久的东西被深深触动,被激发和挖掘出来的思绪万千的感慨,让我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碑林里收藏着毛泽东、于右任、鲁迅、郭沫若、林散之、启功等一代宗师们手书李白诗词的书法作品,堪称宝贵的艺术珍品。每读一块诗碑,就受到一次艺术熏陶与洗礼。特别是李白的那首《临终歌》,我是第一次见到,读得情绪激昂,热血沸腾。从这首诗中能够体会到李白一生的志向,他自命大鹏,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才是大诗人的思想境界,精神气魄,也符合其心理特点和性格。然而,诗人却生不逢时,终生怀才不遇,没有施展抱负的用武之地,最终只能以一阕悲愤的《临终歌》作别人世。透过“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风余激兮万事,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世,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这首诗,我领略到了李白的豪气、志气、仙气和胸襟。

  当最后穿过一条窄窄的甬道走近李白墓冢时,竟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停下脚步调整了一下情绪,然后才慢慢走到墓碑前。此刻,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这一堆黄土下静静躺着的难道就是诗仙李太白吗?墓冢是平地砌砖而起的壅土丘,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墓碑的门楼一角被“文革”时所损毁,少了一个角,后来做了修补,但怎么看都显得别扭刺眼。据说墓碑上“唐明贤李太白之墓”八个字出自诗圣杜甫之手。不敢过多打扰安睡的诗人,我静静地双手合十做祈祷状,在墓前沉默了一分钟,想沾一沾诗仙的灵气。

  不知同行的几位诗人此时作何感想?想必也是思绪万千,感慨不止呢。

  与我们同时走近李白墓的还有一拨看样子是来自京城的文化官员,这些官员由地方官员陪同,还有媒体摄像记者跑前跑后地跟随。当大家都前往墓前近距离向诗人参拜时,唯独一官员站得远远的,尽管他对李白的生平侃侃而谈,了解一些李白的情况,但就是不肯近前,似乎在有意回避什么,忌讳什么。事后听人说,此乃职位较高的文化官员,十分忌讳李白生前终生不得志的命运结局,他是仕途中人,担心近前参拜李白会给自己仕途带来不利影响。实在是可恶至极。像这种满脑子装着迷信色彩的官员自然会被大家看轻,出门时人们都离他远远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